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小 题。 杂 诗 (魏晋)王粲 日暮游西园,冀写①忧思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小 题。

杂  诗

(魏晋)王粲

日暮游西园,冀写①忧思情。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②栖鸟,怀春向我鸣。褰③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巳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注】①写:通“泻”。②特:孤;独。③褰:提起,撩起。

1.赏析画线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析作品主旨。

 

1.采用对仗的工整形式(或拟人),以乐景衬哀情,借小池微波荡漾,花木红艳的美景,反衬忧思之情。 2.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爱情”“友人”)思而不得,欲派遣而不能的苦闷之情、忧思之情,也表达了 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之情。①提起衣襟,欲快步追随及徘徊伫立凝望的动作和托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 对理想(“爱情”“友人”)的向往、忧思之情。②以“特栖鸟”求偶象征理想(“爱情”“友人”) 对自己的呼唤;以“路险”“风飚扬尘起”象征现实阻碍力量,以“何惧不合并”表达充满希望的乐 观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采用对仗的工整形式(或拟人),以乐景衬哀情,借小池微波荡漾,花木红艳的美景,反衬忧思之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理解和分析,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爱情”“友人”)思而不得,欲派遣而不能的苦闷之情、忧思之情,也表达了 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上邵学士① 书

(宋)王安石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词简而精,②

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

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③也。某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由笙 磬之音,圭璋之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

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道益大。今乐 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④,复得足下以宏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李汉而器略过之。” 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郡庠拘率,复偶足下有西笑之谋⑤,未获亲交谈议,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公之得人也。

【注】①邵学士:邵必,字仲详。②越绝:越州的古称。③蔑如:微不足道。④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重臣。⑤ 西笑之谋:意谓谋任京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           按:查看

B. 非有厚.也                        厚:思想厚重

C. 以襞.积.故实为有学                 襞积:重复,堆砌

D. 今乐安公懿.文.茂行                 懿文:华美的文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 则.蔑如也                        官盛则.近谀

C. 其.斯之谓乎                      其.皆出于此乎

D. 苟力而.不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借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表达了作文不应单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应立足现实,追求 经世济用。

B. 言为心声,在作者看来,只有仁爱真诚的有德之人,才能写出具有凝聚着道义力量的好文章。孔 子的“有得必有言”作为引证,强调了这一看法。

C. 作者用“德不孤,必有邻”,既赞美了乐安公、邵学士,也表明了自己和他们惺惺相惜,有共同的 理想和追求。

D. 本文笔墨林火,说理生动。运用比喻论证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雅正”“温润”,又以乐安 公和邵学士类比韩愈、李汉,赞美两人的诗文、德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2)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5.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 国 之 王 幼 弱 未 壮 汉 之 所 置 傅 相 方 握 其 事 数 年 之 后 诸 侯 之 王 大 抵 皆 冠 血 气 方 刚 汉 之 傅 相 称 病 而 赐 罢 彼 自 丞 尉 以 上 偏 置 私 ,如 此 有 异 淮 南 济 北 之 为 邪!此 时 而 欲 为 治 安 ,虽 尧 舜 不 治。

(选自贾谊《治安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 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 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 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 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

 

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

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 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 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 肯 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 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 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 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1)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

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 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

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 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

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2)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

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 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 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 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 香烟……    (本文有删改)

1.本文为什么以“配角”为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2.从全文看,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

(1)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2)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

4.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 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 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 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 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 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 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 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 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 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 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 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 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

 

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

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 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 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 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 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 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B. 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C. 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D. 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B. 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C. 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D. 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抢掠的说法应纠正。

3.文中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给漫画拟标题。

要求:①说明不超过 120 字;②标题切合漫画含意且具有讽刺性;③不得用“无题”做标题。

说明:                                                        

标题: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语意衔接的句子。(不超过 20 个字)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但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虽然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慧,正如和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    。无学问的智慧像肥皂泡一样,尽管看上去五 光十色,但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能像一眼活泉般不停地喷涌而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