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国家要求,今年年底前,重庆等全国22个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国家要求,今年年底前,重庆等全国22个试点异地就医报销系统将全面覆盖,彻底解决异地人员报销麻烦的问题。

B. 周小川强调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鼓励科技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逐步完善贫穷偏远地区的金融状况。

C. 以儒家为主轴的人生观直接诉诸于先秦儒家的思想,同时以开放心态欣赏道家与佛家,以及所有出自真诚心意所建构的哲学与宗教。

D. 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别人提供的材料,即使全部记下来也未必用得上,因此深入思考、不断省察是不可或缺的。

 

D 【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国家要求,今年年底前,重庆等全国22个试点异地就医报销系统将全面覆盖,彻底解决异地人员报销麻烦的问题。应该为“按照国家的要求”“全国22个试点包括重庆在内的”。B搭配不当“改善——状况”。C. 以儒家为主轴的人生观直接诉诸于先秦儒家的思想,同时以开放心态欣赏道家与佛家,以及所有出自真诚心意所建构的哲学与宗教。主语残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医院的病历记录显示,这个楚楚可怜的孩子在分娩时掉入了取暖的火盆,全身60﹪深度烧伤,随时有生命危险。

B. 1957年,黄裳被定为右派,春秋鼎盛的他从此搁笔二十年。费尽心血与财力搜藏得善本、稿本,全部被搜刮净尽。

C. 新闻讲究真实性,我们可以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不能牵强附会,借所谓网民之口,说出不经之谈,这样的报道难逃哗众取宠之嫌。

D. 7月21日,我们在迁西见到魏淑敏亲手写给该县党史办的回忆材料,她的父亲魏楚波毁家纾难、一心抗战的事迹让人深感震撼。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认为整个世道已经颠倒混乱,人们投机取巧,苟合逢迎,导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处境。

(2)《赤壁赋》中,洞箫客羡慕水、月,是因为他只从变化的角度去看事物,而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何必要去羡慕?

(3)韩愈《马说》认为,千里马有时一顿就能吃一石食,但因为“___________”,所以常常吃不饱,力不足,无法日行千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二首(其二)

邓肃①

梦破南窗袅水沉,卧看素壁挂瑶琴。

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

但得瓮边眠吏部②,不妨跨下辱淮阴。

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

【注】①邓肃(1091-1132):北宋诗人,徽宗宣和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仍贡花石纲,他曾赋诗职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本诗作于被黜家居之后。②瓮边眠吏部:“毕卓,晋新蔡人,大兴末为吏部郎,性嗜酒”。邻宅酿熟,卓至其瓮间盗饮,为掌酒者所缚,明晨视之乃毕吏部,即解缚与主人共饮瓮侧。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起句写作者从睡梦中醒来,“卧看”南窗上沉香烟篆袅袅盘旋,瑶琴悬挂墙壁,重在写出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和与琴相伴的雅致情趣。

B. 颔联写门外细雨如丝,晚烟四合,塘边草际,阁阁蚁呜,营造出阴沉迷蒙的意境,传达出诗人纷乱压抑的心境。

C. 颈联借“瓮边眠吏”的典故,写诗人期望像毕卓那样尽兴豪饮,表达出对官场的厌弃之情以及自找排解的心思。

D. 前两联写眼前门外景色,是实写;后两联感慨身世,是盛写。全诗运思造境,写出了一个被贬官员的复杂心绪。

E. 诗歌写楼上晴景,突破现实的阴郁迷茫,显出开阅舒朗之象,体现了宋人诗歌造诣深永的特点。

2.诗家评论本诗“闲中见志,骨气劲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家彦,字开美,天启二年进士。擢刑科给事中,闽海盗刘香扰郡邑,抚镇追剿多失利,朝议召募,将大举。家彦言:“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时以为名言。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军兴饷诎,总督卢象升有因粮加饷之议,家彦言:“民非富民,不可以朘削。”军食不足, 而吏胥侵援耗粮率数十万石。家彦请严治,帝并采纳焉。忧归。十二年起吏科都给事中。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家彦上疏曰:“民何至接踵为盗,盗何至溃裂以极?论者谓功令使然,催科急者书上考,督责严者号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湿济其饕餮。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帝纳之。顷之,擢户部右侍郎。都城被兵,命协理戎政。即日登陴,阅视内外城十六门。雪夜,携一灯,步巡城堞,人无知者。翊日校勤惰,将士皆服,争自励。初,分守阜成门,后移安定门,寝处城楼者半岁。解严,赐宴午门,增秩一等。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襄城伯李国祯督京营,又命中官王德化尽督内外军。国祯发三大营军城外,守陴益少。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廷臣分门守,家彦守安定门。号令进止由中官,沮诸臣毋得登城,又缒叛监杜勋上,与密约而去。帝手敕兵部尚书张缙彦登城察视,家彦从,中官犹固拒,示之手敕,问勋安在,曰:“去矣。”偕缙彦诣宫门请见,不得入。黎明,城陷,家彦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贼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焉。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本朝赐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家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B.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C.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D.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归,即丁忧归家。古人遇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 上考,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古代官吏须按一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等。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D. 中官,指宫内之官或朝内之官,也指宦官。明末宦官专权,文中王德化便是掌权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王家彦体恤百姓,明末战事四起,粮饷不足,地方官史私吞军粮,因此卢象升建议向百姓加收钱粮,王家彦反对.皇帝采纳了王家彦的建议。

B. 王家彦勤谨治军。雪夜独巡,考核将士有理有据,因此将领们都心服口服,自励上进;王家彦也以身作则,在城楼住了半年。

C. 王家彦忠贞有节。 内有王德化把持内城,外有叛贼与王德化勾结,王家彦无力回天 , I城破之后自尽殉国,死无全尸。

D. 王家彦直言善谏。王家彦由科举进身,历经刑、吏,户诸部,心系民生国事,一生多有谏言,深为皇帝信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

(2) 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7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最近全家都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连门口卖菜的阿姨都看得津津有味”,春节期间,朋友圈里常可以看见有人在发这样的状态。在微博上,节目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更是超过了1亿。

作为一档以古诗词竞技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成绩出人意料。数据显示,其在2月7日播出的第二季总决赛收视率占比超过12.3%,为同时段第一。而除了收视率高,节目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在豆瓣网上,两季节目评分均超过8分,网友盛赞其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2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观察者网推出文章《她出现在昨晚上,诠释了真正的诗意》,介绍了两位出身平凡但挚爱诗歌的选手的故事:40岁的河北邢台农民白茹云以及65岁的内蒙古农民王海军。文中写道:“这些人,都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而远离书桌的农民,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却始终乐观,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是真正的热爱。”

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传递了温暖与感动。网友“红松林海”表示,“一些选手的坎坷人生,离不开诗词给予的慰藉和激励,深深打动了我们。”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选自“中国文明网”《网友热议(中国诗词大会)》)

材料三:

讨论多,并不意味着真的“火”了。讨论多,只是议程设置的结果,并不必然代表着这档节目具有全国热度。《朗读者》的收视群体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刚好也是社交媒体上掌握着主要话语权的群体,这就造成了《朗读者》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热闹的场景。

比如我周边许多朋友都在转发《朗读者》的相关文章,但我家乡的七大姑八大姨没有一个转发,一问,她们都不看。如果我们将收视率因素考虑进来,《中国诗词大会》也许是这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唯一叫好叫座的。在这之前,许多地方卫视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收视率虽然不能说惨淡,但也颇为普通,多数不及《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的一个零头。

虽然目前明星类真人秀呈现出疲软姿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收视数字仍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可望不可即的。至于讨论度颇高的《见字如面》,其在黑龙江卫视播出时寂寂无闻,节目连冠名商都没有,目前全网点击率还不到一亿;《朗读者》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董卿主持,但首期节目的实时关注度,在当晚排在第16位,真的称不上亮眼。

也就是说,虽然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努力地想接地气,想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并喜欢,但真正做到的仍只是少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受众大部分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如何打通它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隔阂”,让节目真正喜闻乐见,仍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考验。

即使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确初衷好,站位高,也不得不承认,文化类综艺节目出彩的不多,并开始出现雷同的趋势。目前的几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围绕的都是诗词、汉字、成语、名人故事,很多都是竞赛的形式,再辅以嘉宾点评。观众看一两档节目可能新鲜感还在,要是每一转台都是诗词竞赛,这效果就跟现在一转台都是明星游戏一样,只会被观众抛弃得更快。

因此,《朗读者》等有口碑,固然值得喝彩,但如何让文化综艺节目真正火起来,并能够长久走下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选自“搜狐网”公众平台《文化类综艺多了,但真的“火”了吗?》2017年3月2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是关于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新闻报道,对《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都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赞许。

B.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接地气,受到普遍欢迎,但材料三认为这并不代表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

C. 材料二认为,《中国诗词大会》能红,是因为平凡选手从诗词中得到慰藉和激励的经历,打动了观众,而不在于诗词本身的魅力。

D. 材料三指出,文化综艺类节目形式单调雷同,暗示《中国诗词大会》会很快被观众抛弃,而材料一、二并未涉及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后续发展。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展示了很多具体数据,显得真实可信,而材料二与材料三,则更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述,不够客观真实。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典型的“零度写作”,新闻价值大,而材料三则在“零度写作”方面有所减弱,价值有限。

C. 材料三认为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受众范围仍然有限,因此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大火持质疑态度,这与材料一、二的看法有所不同。

D. 三则材料各有出处,材料一出自官方媒体,注重客观严谨,而后两则出自网络媒体,难免不够客观严谨,观点态度随意。

E.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电视节目,能在网络和报刊中引发广泛的讨论,是因为这些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为观众提供抒发了胸臆的平台。

3.文化综艺类节目在传播文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