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该怎样培养杰出科学家 朱邦芬 美国纽约有一个Br...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该怎样培养杰出科学家

朱邦芬

  美国纽约有一个Bronx科学高中,这个1938年建立的高中培养了7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会把这所高中列为学会的16个物理传奇地点之一。叶企孙先生创立的老清华物理系,培养了10位两弹一星元勋。从1929年到1938年,10年内共毕业71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其中出了22名中科院院士和2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是我国某个学术领域的创始人。我以为,杰出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为学生成才精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两所学校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此。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大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和心态,营造一个好的局部环境尤其必要。

  一个良好的局部环境至少包括以下要素:第一,聚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第三,要有一批名师。第四,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8日07 版,有删节)

读了这则新闻,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培养杰出科学家”?请从某一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要求:明确你的观点;至少从两个方面评论;联系两个典型而鲜活的实例。

 

①一批最优秀的学生集在一起是优良环境最重要的基础,纽约Bronx科学高中的成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这所高中出来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他们的物理学习主要来自课堂外的学习,从同学中学到的比课本上学到的更多一些。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Schwartz说,正是同学间的讨论激发了他对物理的兴趣。诺贝尔物理奖得主Glashow和Weinberg印象最深刻的正是他们在中学参加的“科幻小说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围着实验桌讨论的物理。 ②要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杨振宁在回忆西南联大时写道:“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他觉得自己对物理学的偏爱是在昆明的岁月里形成的。良好环境里面,一个好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搞好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要急功近利,老师自己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说了一百遍,被自己的一个行动就破坏掉了。 ③大师很重要,有大师才有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Rabi培养的“徒子徒孙”有好几位拿了诺贝尔物理奖。有形的知识是一方面,很多无形的东西更值得重视。? Harriet Zuckerman在分析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后总结道:“学生从导师那里获得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思维风格’,而不是知识或技能。”这方面名师起着独特的作用。 ④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国内很多人把学习看成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记下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做习题看书复习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当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研究空间。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从新闻中提到的良好的环境的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或者综合多个角度阐发;也可以结合这则消息生发自己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文字应用题

(1)仿照例句,对下面的汉字表达你的看法。

例:“山”对“灿”说:我们以稳重著称,何必发火呢?“间”对“日”说,俺也安上防盗门了。

①“兵”对“丘”说:                         

②“日”对“曰”说:                         

(2)一个故事:在一家餐馆里,休斯教授在餐桌边已坐等多时,最后终于看到服务生走过来。“你想吃点什么?”服务生问。“刚来时我想吃早餐,”休斯笑着说,“现在我想大概该吃午餐了。”说说休斯的言外之意是: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

回 声

水 兵

  ①五月的麦浪就要在隆隆的机声中倒下,田野里充满新麦的清香,外出的人们回来了,连老人孩子也出动了,村庄再一次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

  ②在城市的深处,在一幢楼的高层,在一个深夜,我听到了一种隐隐的声响,这声响仿佛发自天边或大地深处,引起一阵沉闷孕育的震荡。

  ③那是去年,我正走在深秋的乡下,乡下寂静得有些吓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还没有返回村庄。田野似油画,亮色是那满枝的棉花、金黄的谷穗和红红的高粱。这些曾被遗弃的庄稼兄弟重又回到了我的村庄,它们羞涩地挂在枝头上。这时,有噼剥的豆荚炸响,几粒忧伤的豆子在我眼前坠落。我听到的那种隐隐的响声,肯定是来自这个过程,我知道,那是土地发出的回声。一株庄稼在角落里的成长会引来阳光下的回声,这种回声甚至携着土地的名字穿越历史,长久地留在一代一代农人的记忆中。

  ④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春耕时,稻田水响,那是冬眠后的土地舒展筋骨的声响;七八月间,原野上一片金黄,风过处,谷穗点头,沙沙作响,土地奏起金子般的乐章。就是这声响,唤醒炊烟,于是,每个清晨,每家每户的主人将大门推开,“吱呀”的一声,震开薄雾,村庄就醒了。老村长燃一筒旱烟走在田埂上,他的咳嗽声在田野里回荡。春天里,我们都能听到杨柳枝条摩挲的声音,听到花苞抽长的声音。而在夏夜,小河泛着月色在村旁流过,叮叮咚咚,那是土地在为我们的梦境伴唱……

  ⑤而现在,你走在乡间,你会惊讶于那红红的大枣柿子为何老挂在枝头,你也许觉得那是风景,根本没有察觉到土地的黯然神伤。我常常在梦里返回村庄,那枝叶间的果实,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欲滴未滴,那其中的一颗,两颗,终于坠落下来时,有谁能倾听到那是来自土地的回响?

  ⑥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女孩曾这样告诉我,她一天只要给三个人洗脚,就可以挣得六十元,一月两千多,一年可挣几万元,那是她父母种地十年的积累,她家的柿子、红枣都挂在树上,让它红,由它落。即使麦收秋忙,她也不回去。她很热爱城市。我们无法去责怪这个现实的女孩,我们只能垂下头颅,面向土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而把城市崛起作为现代的标志?一座座的城市就要联成一体,城与城之间的土地,一座小桥、一条小溪、一汪水塘、一片草地,就在这机声隆隆中被吞噬;当打桩机将钢筋水泥柱深深地刺入土地时,你听到土地发出的阵阵呻吟了吗?

  ⑦我庆幸我在城市的一角,在一幢楼的高层大凉台上,还藏有来自家乡的泥土,在一个个深夜,还能听到果坠叶落的声音,并通过我的笔端,把大地的回声传递给外界。

  ⑧一个人,一株植物,都会有青春和浪漫的季节,但随着时间和岁月,亮色、光泽、力量都会慢慢消失,直到形容枯槁,肢体变得比榆树皮还要皲裂。唯有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哈尼夫库雷在《身体》这部小说中警告:你终究会发现,世间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而我要说:世间最金贵的,既非金子,亦非时间,而是土地,能发出声响的土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土地上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土地的回声,这些回声本应当是自然愉悦的欢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变成了令人闻之垂泪的呻吟。

B. 由于现代人越来越现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情感,这种对土地的淡漠很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恶果。

C. 文章的第⑥段写了一个不愿意回乡的打工女孩对城市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失落的隐忧,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

D. 作者在文章中不止一处描写了秋天乡村田野飘香、果挂枝头的丰收景象,是为了告诉我们:养育我们的许多物质都来自土地。

E. 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曾经,土地以生长在它上面的农作物养育了我们;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

2.文章第①段写五月的乡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概括“回声”的具体内容。

4.现代化进程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土地作为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粮食生产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

                    ,此时无声胜有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                     

⑤莫听穿林打叶声,                     

⑥人生如梦,                     

⑦楚天千里清秋,                     

⑧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半夜凉初透。

⑩今两虎共斗,                    

 

查看答案

阅读并鉴赏下面这首唐诗。

送李端[注]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 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1)诗歌颔联以何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颈联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弱冠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拜见

B. 诸君于此步兵强弩                   张:埋伏

C.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任侠:以侠义自任

D. 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大恸:极度悲伤

2.下列句子有关“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骁勇闻  ②保生聚  ③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④功迁云州观察使 ⑤为左右翼援  ⑥今君责业不死   ⑦即步兵夹击救之

A. ①④/②⑤/③/⑥⑦    B. ①⑥/②③/⑤/④⑦

C. ①③/②④/⑤/⑥⑦    D. ①④/②⑥/③/⑤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 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 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 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