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选项“如果还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就能留住乡愁,不会留下‘乡痛’”推理错误。 2.试题分析:应为“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项中的“提出具体措施”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句子。

(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经过再三邀请后犹豫不决、羞怯出场的情状。

(4)在李商隐的《锦瑟》中,表示美好愿望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嘲多情,抒发了自己年事已高却功业无成的感慨。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美刘裕有猛虎般的英雄豪气并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公安县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D.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 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 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举:全

2.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的口号,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B.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辟”“致仕”必是贬官,降职。

C. 《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D. 《史记》《汉书》《后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西汉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和南朝(宋)的范晔。

 

查看答案

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不拘于时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⑥⑧    D. ⑤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