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科学家说:“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科学家说: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根据科学家所说,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做功决定人生的高度 一位科学家总结道:“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世界是公平的,能量也是守恒的。做功必然会决定人生的高度。 话中的“做功“二字值得细品。我认为首先是做了功,然后才是做功的多少。如果一个人整天守株待兔,无所事事,或是脑袋里想得天花乱坠而不去动手实践,那么他的做功为零,自然不会有高度可言。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詹姆斯卡梅隆不仅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做了功。他的《阿凡达》一举刷新票房纪录,影片中逼真的画面,紧凑的剧情令人拍案叫绝,这部影片可是耗费了卡梅隆十余年的心血。这十年里,他没有片刻松懈,为了 寻找最合适的演员与最完美的场景而四处奔波,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另外,做功还分为有用功和无用功,正功和负功,而有些负功是伴随着做功而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将做的功的价值最大化呢?贝多芬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如果说他经历多次爱情上的失败和折 磨本是一道阻力的话,那么,当他的听力逐渐丧失,则是将阻力系数最大化。但是,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为了逃避阻力带来的负功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而是用更大的内力去做更多的正功来远远超过负功。他在他那沉默的世界里用他炽热的心创造出振奋人心的乐曲,用《命运交响曲》来激奋自己,同时也激奋的全世界的人。奇迹般的将负功转化为正功,并将人生成功地走向了顶峰,靠的是坚强不屈与顽强毅力。 奥运的赛事刚刚落下帷幕,而奥运的精神正在人们心中传递。看看那些令人羡慕的奥运冠军:林丹,孙杨,叶诗文。想想那些金灿灿的奖牌 ,哪一枚不是他们用数不尽的泪和流不尽的汗甚至是滴滴鲜红的血水换来的。不做辛辛苦苦地做功,如何获得如今的高度?而如今的我们,正值奋斗进取,努力做功的时期,正如西塞罗所说:“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只有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谱写出一曲曲优美的赞歌。 做功决定人生的高度,就让我们用自己做的功为人生画出一道高大充实又完美平滑的抛物线吧! 舞动人生优美的弧线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抛物线,从零到零的轮回,不同的是你的人生弧度。 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辱,胯下韩信,雾底苍松…… 史铁生,一个肢体上的矮人,行动上的巨人。上帝收走了他行走的权利,却给了他磨练的机会:“死,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活着就要对得起这美好的时光。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死亡,他紧握着如椽巨笔,跨进文学殿堂。他双手转动轮椅,在与地坛对话的日子里,领悟了人生真谛,遥望天上云卷云舒,笑看人间风风雨雨。 李清照,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她以心抗世,以笔换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她,他,本是两条没有焦点的平行线,却因为对命运的不屈,对困难的回击,舞出了属于他们美丽的人生弧线,在璀璨的星空相交,共同照亮今天的我们。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他们用顽强的精神筑起一道道美丽的人生弧线,让生命在斗争的逆境中不移! 人生的弧度不尽相同,有一辈子庸庸碌碌接近0度的,有顽强拼搏,尽力向上跃的。虽然他们跃起的高度不尽相同,但都是美丽的人生弧线,他们的生命将会精彩一辈子。 人生因拼搏而美丽,让人生在不屈的斗争中舞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1.“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2.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3.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练习

超越时空的对“画”

尹传红

毕加索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马拉加长大,从小就跟着他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画,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天分。4岁的时候,他的涂鸦之作就已让家人感到非常惊讶。表妹玛丽喜欢叫他画驴子,他不管是从脚、背还是从耳朵画起,最后成形的东西都像极了实体。

快满11岁时,毕加索的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并把他转入自己任职的一个美术学院。在完成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毕加索的绘画水平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启蒙老师。

此后不久,毕加索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新思想。这座城市所弥漫的反叛和无政府主义情绪使毕加索深受感染,他更加厌恶那种刻板僵化、令人窒息的传统绘画教育,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1904年,心高气傲、贫穷而又落魄的毕加索终于定居在他梦寐以求的巴黎,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居所“洗衣舫”。这幢破楼因外形特别像塞纳河上洗衣服的船而得名,当年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场所,也是各种新思想和新风格诞生的“作坊”。艺术家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与慕名而来的各色人等闲聊侃谈的话题,除了前卫艺术,常常还有诸如第四维、空间几何学等新玩意。

就在这一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于美国发表的演讲,已经预见到一个“变化即将到来”的世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由于技术上的新进展,比如飞机、汽车、X射线、无线电报和电影艺术的出现及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按照庞加莱的解释,既然二维面的一个景象是从三维面而来的投影,那么,三维面上的一个形象也可以看成是从四维面而来的一个投影。庞加莱提出,可以将第四维描述成画布上接连出现的不同的透视图。

画家们对此很感兴趣,因为他们都尝试通过同时展示许多不同的透视点去表现物体。他们也隐约感觉到,那些奇妙的数学和空间新观念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来说,似乎包含着一种新美学或新技法的种子。这艺术中的科学层面自然没有逃过毕加索的眼睛。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同的透视图应该在时间“同时性”里展示出来。可这又该怎样去表现呢?

1907年3月至7月间,毕加索一头扎进洗衣舫的一个画室里,处在某种新事物的临界点上,经历了一番“可怕的精神孤独”和无尽的焦虑与煎熬。这种新事物是他全身心渴望着的,也绝对是突破性且惊世骇俗的。在创作过程中,他完成了上百件草图与习作,并不断地调整作品里的相关形象,还有其姿势与造型,终于绘就一幅超越时空视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这有异于具象写实的抽象画里的视觉形象,是通过几何语言来表现的。画面里右下蹲坐着的那个扭曲、变形的少女,乍看让人简直分辨不清到底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实际上,其正面像和全侧面像被同时表现出来了,毕加索将之解释为第四维空间的一个投影,并为其新艺术形式构想出了一种新的美学观点:将一切还原成几何图形。即同时表现完全不同的视点,这些视点不同的总合构成被描绘的物体。

《亚威农少女》这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以一种近乎几何形的构图法,将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和观念融入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中,创造出一种与客观对象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构建了一个奇特的视觉世界,从而结束了用单一视角表现空间的模式,展现了所有视觉形式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威农少女》面世之前两年,1905年5月,爱因斯坦于瑞士伯尔尼完成了他的旷世宏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给出了同时性的严格定义。仅仅相隔两年,立体主义和狭义相对论这两大创新成果就分别在两个26岁的年轻人——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的画笔和钢笔下诞生,并且就一定意义而言分别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的象征,堪称传奇。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都相信,艺术与科学是探索感知和表象之外的手段。事实上,他们都以各自天才的洞见,完成了某种共有更深层联系的全新的东西。两人的顿悟似乎都源于一种感觉,即人们当时理解艺术与科学的方式中所欠缺的某种要素。他们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里的探索成就,可谓殊途同归,人们看待事物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由此发生了改变。

(选自2013年8月1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毕加索新美学观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作者为什么特别评介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请简要分析。

3.作者以“超越时空的对‘画’”为标题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 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
1.第(5)自然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赏析第(21)自然段划线的一段文字。

3.作者通过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请概述。

4.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____。(《项羽本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3)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4)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

(5)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6)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西厢记》)

(7)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径入都    秩:任期

B.瘠愁苦,身无完衣  羸:瘦弱

C.青苗、免役权追呼  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  罪:罪过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石欲使是进     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B.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 项王复引兵向东(《项羽本纪》)

C.所献利民便物之事       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将军列传》)

D.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       管仲夷吾,颍上人也(《管仲列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本纪》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子列传》

(3)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