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微信是...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率先推出的一种基于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的通过网络来为广大用户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从而为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是一种为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1分)它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率先推出,(1分)它基于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服务,(1分)它能为广大用户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长句的特点是并列成分多。考生要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为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题中可以分为四个个并列成分:“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率先推出的”“ 基于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的通过网络”“为广大用户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为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给他们加上共同的主语“微信”,加以总结形成答案,注意语句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B.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在巴以剑拔弩张之际,研究中东问题的权威刊物《迪布卡周刊》披露,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__________。

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__________,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__________,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

C.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蓝图 滥觞 活性 惩前毖后

B.决裂 嘻闹 标杆 插科打诨

C.粗旷 磋商 箭靶子 劳而无工

D. 劝诫 喝到彩 撼天动地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陆/  牧业  延/顺摸瓜

B.女/  劣/迷藏  罪/穷兵

C.吞  /万户  本/百不挠

D.单  褶/文绉绉  声/引高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B.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C.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

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2)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6分)

(3)《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