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提倡勤俭办春晚,往届洋洋洒洒的...

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提倡勤俭办春晚,往届洋洋洒洒的晚会规模,恐怕难得在2016年除夕看到。

B.三月,鲜花开放,绿草茵茵,春意阑珊,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C.习近平主席访美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证明。

D.曾几何时,鸦片肆虐,清政府的中国岌岌可危;而如今,尹相杰一大批明星屡教不改的吸毒现象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B项不合语境,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C项褒贬误用,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D项不合语境,曾几何时,指没过多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宇澄长篇沪语小说《繁花》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个曾获赞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被拿来与张爱玲作品相比的佳作将我们带回那个               的年代。

巴黎恐怖袭击的爆炸声在我们耳畔虽然慢慢             ,但反恐的喊声却日渐强烈。

近日,绥化联通公司既未通知用户,也未经用户同意,          开通王海龙的手机卡上网功能,这是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A悠远   消失    私自     B悠远   消逝   擅自

C幽远   消逝    私自     D幽远   消失   擅自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缥渺   婉然   蓬壁生辉   察言观色   草管人命

B蝉联   影碟   平心而论   郑重其事   穷兵黩武

C福祉   渲泄   各行其是   义气用事   专心致志

D防范   赝品   震天撼地   题纲挈领   名僵利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shè)服    (yíng)弱    (shǔn)吸    (jiǎo)    (qǔ)尽其妙

B(zhuó)调   (dùn)    (ruǐ      (yuán)木   (xiù)未干

C(piān)舟    (zā     (miǎo)    (lóng)堂   (qiǎo)然无声

D(wǎn)    (diàn)污   (xiá      (qiàn)绳   (fú)趋雀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收拾可以,由于作者  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   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天都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