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关联,试结合上述问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远方是山,远方是河,是泰山吗?是密西西比河吗?无数的人们,是尼采、荷马、塞万提斯?还是旭日阳刚、西单女孩、福岛50人守候核电站?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冲破多少“铁屋子”的斗士鲁迅给予我们的智性。 远方是无尽的,人们也是无数的,都与我的视野、我的智慧、我的悟得有关。或许给我鼓舞,或许给我支撑,或许给我灵性。 远方的一个声音,振聋发聩。梭罗说:“简单,简单,还是简单。”于是他来到瓦尔登湖,来到简陋木屋,来到山水之间。他微笑着开垦,他静坐在雨棚,一粒豆子都是他的孩子,一只南瓜就是他的睡床,一只小鸟亲切地啄他手中的土豆。 梭罗与我有关,他告诉我什么叫淡泊,什么叫洗尽铅华,什么叫自然是人类的上帝。 远离喧哗,远离机器,远离狡诈,这难道不是给予我们思想的支撑与生命的内涵? 无数的人们如满天的星斗闪烁,无尽的哲思永远在召唤我们的道德守望。是卡夫卡吗?是雨果吗?是荷尔德林?是海德格尔? 忘不了那在《地洞》里沉思的卡夫卡,那疲弱的躯体如何担当了深刻的思想的重量?那犀利的笔触如何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他甘愿住在地底下的防空洞里思考:为何巴尔扎克说“我要摧毁一切”,而他却说“一切都在摧毁我”?为何他说“一切的学校与社会都在扼杀我的个性”?他是不容于当时的社会与宗教,于是他选择了作家与笔。他是穿越时空的一只个性的眼睛。 个性的卡夫卡的眼睛,给予我人活着的意义——永远地表现个性,个性,个性。卡夫卡啊,与我有关,他让我们每一个人有了尊严与人的尊重。 当尼采说“没有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我们懂得了反省自己;当伏尔泰说“我没有王权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支笔”,我读懂了文字文明的意义;当苏格拉底说“我走在雅典的集市上,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我懂得了人生不在物质,而在精神的意义。 无数的人们的知行,与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我的活着的意义有关。 我唱《春天里》,是否读出了农民工的艰辛?我唱《青花瓷》,是否读出了古典的优雅?我唱《回家》,是否读出了西单女孩的守候与操持? 无尽的远方,是灿烂的星斗;无数的人们,是浩瀚的海洋。都与我有关,或境界,或思维,或操守。 沈德潜有言:“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那份真性情,那份道德律,难道与我无关吗?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审题指导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出自大师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主持人曾经引用过这句话。无论何时重温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永远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这个文题的构思角度颇多。 二、构思指导 (一)构思角度一: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正如材料所说,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记得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岛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这句话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多么相似!所以可以正面立意,呼唤“爱心与奉献”。 (二)构思角度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这更是一种大境界,一种大气魄。放眼历史,那些彪炳千秋的伟人,哪一个不是有高度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呢?他们认为天下苍生的疾苦与己有关,国家的兴亡与己有关,所以才忧国忧民,救百姓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80后”、“90后”的这一代青年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汶川地震救灾前线上有他们的身影,北京奥运志愿者中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国庆阅兵式上有他们飒爽的英姿„„反面批驳角度(写驳论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三)构思角度三:批驳“个人渺小”说,呼唤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材料中有这句提示语:“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发挥力量。而现实中有一类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觉得有我一个不多没我一个不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殊不知,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有限的,但无数人的力量却是不可估量的,滴水汇入大海,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如:感动中国人物丛飞、陈晓兰、魏青刚、林秀贞、孟祥斌、李丽、徐本禹、李桂林夫妇、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等等。正是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正是这滴滴水流才汇成了爱的海洋。 (四)构思角度四:批驳错误的情感价值观,呼唤“与我有关”的高尚品行。文题中有“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这样的提示,暗指人们受各种观念的影响,如金钱观、名利观、情感不必专一观等。写法上可以针对这些现象剖析挖掘,写深写透。比如媒体上曾经披露的这些现象:黑心棉做的被子,致癌的牙膏,苏丹红的咸鸭蛋,避孕药喂的黄鳝,陈化粮的米饭,叫卖不停的假矿泉水,坑害人命的假烟假酒,害死婴儿的毒奶粉,吃死病人的假药„„所有这些,反映出一些人价值观的扭曲,他们的心中只有自我,只有私欲,唯利是图,丧尽天良!在他们心中只有“金钱和我有关”,而他人生命“和我无关”,所以才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导致了一个个不应发生的悲剧的发生。 (五)构思角度五:批驳自私自利、“与我无关”论,呼唤无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代表着人与人的交流不一定越来越多,关系不一定越来越近,人们变得反而自私与冷漠。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与他人没有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二战时一位牧师曾这样写道:“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其实,过于“自我”就是孤立自己;相反,助人就是助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机构对某省4所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你就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写两条结论,并针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生436人,女生562人)

内容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专业学习

300

6881

420

7473

娱乐

167

383

200

35,59

谈恋爱

138

3165

153

2722

锻炼身体

57

1307

55

979

阅读经典

20

665

51

907

注:表中所列排名前5的数据,食宿等未统计在内。

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

(1)                                                             

(2)                                  _                          

(3)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  道德取向,今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传递丰富、质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家风入手做文章

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①⑤②③⑥④      B.①⑥④⑤②③

C.⑤④⑥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侵蚀。

B.徽州古建筑的数字信息化,将突破徽州古建筑受环境及文物保护等问题的限制,同时,它将源源不断地古建筑中珍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世人。

C.由中国渔政310.301船组成的护渔编队已抵达南沙预定海域执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南沙海域常态化维权护渔行动已正式启动。

D.理财的最高阶段就是投资,在这个阶段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魅力以及交易的乐趣,但要严格遵守交易的规则和谨慎、乐观、谦虚的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据阅卷老师反馈,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解决此难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人人都说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的力量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C.作为军中指挥员,就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

D.广药集团本就具有产业优势,此次收回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更是为虎添翼,这将确保其市场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许福元

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行吗?去了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

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忙问: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

长两米乘宽两米的,七百块钱,足矣。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这是一个亮点。

当天晚上,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云云。

第二天,本县时讯的报纸,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语,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天,市里报纸的郊区版做了跟踪报道。

第四天,县委书记做出批示:此是利国利民之事,资金要向三农倾斜。请财政局研究,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

第五天,鼓励农民做吊炕的奖励政策出台了。每家农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就升迁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境保护。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又上调了,任县环保局局长。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很多农户是候鸟型的,冬天搬进楼房,春天又搬回农村平房。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有的户,搭了吊炕也没睡。全县这好几百万,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最后,石书记提议:我们以乡党委的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干点实事得了。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其实,靳书记、尚书记和石书记本来就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靳书记和尚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

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这都是亮点。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咱们是老同学。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靳书记极具经济头脑,他觉得搭吊炕代价低,又能为国家节约煤炭资源,就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帮农民建新型节能的吊炕。

B.尚书记很注重环境保护,他认为吊炕破坏环境,加速气候变暖,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的高论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支持。

C.石书记经过考察认为,好多户报名搭吊炕先得九百,又报名拆吊炕再得一千,且领了材料也没做,搭吊炕也没睡,不如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

D.小说写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博取媒体和领导的重视,职位快速高升,可他们的心中却如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E.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靳、尚、石三名书记对吊炕的不同态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语言描写到位,小说极富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2)小说主人公石书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题目是吊炕,而小说中多次提到亮点,有人建议以亮点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