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檥(yǐ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2.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 牧)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骏马名骓,常骑之。

(2)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D 2.D 3.A 4. (1)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译出大意1分“项王”补充对1分) (2)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译出大意给2分,“方圆”“王”处各一分)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译出大意给3分,“王”译对给一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持短兵接战里的“兵”有可能会误导答题,在古汉语中一般译为兵器、士兵,和动词“持”搭配,直接译为“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的“被”由“创”可以理解为遭受,由原文“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D项“购”应解释为悬赏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班级。题材自选,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肩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下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了一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下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再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圆,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论语》)

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师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师说》)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劝学》)

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居庸关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本诗第三句极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士卒的心态。

(3)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将一、二句改为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而后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置酒,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思,谊应死,独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无兵可发。十七年眷,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与邵公同死耳    恨:遗憾

B.良玉为置酒,逊之曰   语:告诉,对……

C.赋四诗其功     旌:旌旗

D.其急公赴义有足   多:称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单骑见捷春/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良玉置酒/远近所惮

C.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吾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

D.之勃许之,无兵可发/吾尝终日思矣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

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 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5.把下列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