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人的思维主要是...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人的思维主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语言的调整即思维的调整

更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

对语言形式零碎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暗中摸索

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

语言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母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不仅因为        ,更在于       。较之日常生活中       ,学校语文教学则走向          

 

④①③②(4分,对1处得l分)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是说语言学习的途径,选择语句的时候要关注横线前面的内容,前两处要注意前面的“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这一提示,同时要注意“不仅因为……”“更在于……”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后面两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学校语文教学”这两个前提条件。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记者从1025日曲阜市举办的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获悉,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景区将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免费游三孔,驻曲 高校、曲阜市中小学生特殊时段集体参观免费,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之后,曲阜再次向游客推出的优惠举措。

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兴市须重教,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理应得到全社会教师群体的尊崇。三孔景区面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将为优 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挥儒学时代作用搭建新的载体。

据了解,为做好三孔景区面向教师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曲阜市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和调研,并就配套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论证,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之中。据悉,该方案将于201611日起施行。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强调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的句子是                               

(2)李密《陈情表》中的                       两句表明自己日后将要报效皇上的心迹。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端描写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  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来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赏析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下阕是怎样抒发愁情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羿,古之善射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

奚仲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明主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多而多中        发:放箭

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    罢:停歇

C.言辞动作,皆术数    中:合乎

D.民如仇雠            莅:统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羿,古之善射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善视其马,节饮食        秦王恐破壁

C.奚仲为车器也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明主之使远者来近者亲也  缦立远视,望幸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

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

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

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三种人生态度

粱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元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的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选自《人生的艺术》,有删节)

1.三种人生态度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受趣味引诱和问题刺激,逐求予物质的享受。

B. “厌离是人被欲望和种种社会现象纠缠感到人生太苦、太无意思而产生的人生态度。

C. “郑重的态度在向外用力时就是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

D. “郑重的态度在向内用力时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与逐求相近。

2.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之西洋人将逐求理智化,并使之成为一套理论,杜威之实验主义是其中的代表。

B. 与其他动物走本能道路不同,人的理智作用特别发达,突出表现为能回转头来反看自己。

C. 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因为这不是自觉自主的。

D. 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厌离是宗教的路,三种人生态度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4.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三分法与中国传统的出世”“入世二分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B. “厌离的人生态度人人都有,分别在于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是否彻底、到家。

C. “郑重一词用于儿童看似太严重,其实是为了强调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

D. 作者自己的经历证明,只有经过厌离后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才能尽力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