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3)位卑则足羞,               师说

(4)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5)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6)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8                   ,任重而道远。 论语》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驽马十驾 (3)官盛则近谀 (4)圣人无常师 (5)悟已往之不谏(6)云无心以出岫(7)因人之力而敝之(8)士不可以不弘毅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明”、“驾”、“ 谀”、“常师”、“谏”、 “敝”、 “弘毅”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填充补足型”,只要求学生会背诵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颔联”“两字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2.有人以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

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kū:剖开。雉堞(dié):城墙的泛称。zhēn莽:丛生的草木。幽阒qù:幽静。辽敻 xiòng:辽阔。齐云、落星:与后文井干、丽谯都是楼名。嗣而葺qì之:继续修缮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屋皆然              比:到处

B.不可具              状:状况

C.亦谪居之概也        胜:美好

D.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希望
2.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B.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C.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而而已

D.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第一段即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

B.第二段作者以声写楼,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

C.第三段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既承接了上文,又为下文张本。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竹楼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4分)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网络文字难以建立书香社会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实际上这种忧虑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它在几百年前或更早以前就出现过。因为对比起来,精神的渴求与身体的需要相比,精神必然常常被疏忽,口渴要喝水,饿了要进食,这都是不能拖延的。一旦物质相对匮乏了,或者是对这种匮乏记忆深刻的人,寻找它的欲望就会格外强大,有时就会忘掉精神的需求。不过,忘记了忽略了却不等于完全消失了,它还要埋在心底,说到底这还是心的问题,也就是说,有心就有这种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的渴求是不会彻底废止的。

有一点我们尽可以放心,文学阅读是人类的一个嗜好,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二三十年前,一本刊物的发行量可达几百万份,一本长篇小说会印行100多万册,那时巨大的文学受众已经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些记忆离我们并不遥远。怎么弹指一挥间,这些读者就迅速跑散了,走开了,这可能吗?

实际上阅读仍然还是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的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刊、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以后,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惑:作为纯文学作品,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果真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看来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泛泛的、浮光掠影的阅读扩大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怎么会有香气?比起印刷的书籍,它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

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就很少了。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因为人在荧屏文字前的思考力是很弱的,而沉入书本的阅读才会引发这种思考能力。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可见依恋于现代传媒之类的阅读,在网络上流转的文字,是很难建立书香社会的。相反,这还会使我们匆忙和浮躁,离那样的社会越来越远。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网络文字难以建立书香社会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荧屏上可以浏览捕捉一些信息,但难以慢慢揣摩文字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

B.在荧屏上阅读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大半是闻不到什么书香气的。

C.比起印刷的书籍,网络上流转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

D.人沉入书本的阅读才会引发思考能力,在荧屏文字前的这种思考力是很弱的。
2.关于阅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纯文学作品,一部长篇小说放到网上以后,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但为数不少的人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B.精神的渴求是不会彻底废止的,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文学阅读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嗜好。

C.眼下阅读印刷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已经出现了阅读危机。

D.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扩大了,文中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精神的渴求与身体的需要相比,精神常常被疏忽,但是忽略却不等于完全消失。

B.现在的阅读仍然还是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只是在于阅读的形式改变了。

C.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文明程度的提高,使总的阅读量都较二三十年前大为增加。

D.摆脱了对网络上流转文字的依恋,就会使我们远离匆忙和浮躁,建立起书香社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轩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大桐超过了。妈妈对小轩说:大桐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他有什么秘诀?”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已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超过别人,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

小轩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他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明反对的理由。6分

(1)王大爷:

(2)李教授:

(3)周教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