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玄同的生活习惯 刘仰东 钱玄同是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玄同的生活习惯

刘仰东

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他的履历很简单,早年留学日本,民国以后一直在北大、北师大等高校任教,直至去世。他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作为思想家,他和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并称为《新青年》杂志的四大台柱;作为国语专家,他是白话文、汉语拼音、汉字拉丁字母化、简体汉字、汉字横排以及从左至右书写和阅读方式的发明者、开拓者或推动者,我们至今每天都在享用他的专利;作为编辑,他直接鼓动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作为父亲,他培养了钱三强这样有中国核工业之父之称的大科学家……

钱玄同喜欢谈天说地,不少回忆文字都用谈锋甚健来描述他。所谈内容,是不拘一格的。他的朋友和同行黎锦熙回忆除要讨论的问题彼此尽量分析辩论然后决定外,同时必杂谈所见所闻,天南地北,无所不说;古今中外,愈引愈长。钱玄同的弟子魏建功也回忆说,先生把去友人家聊天称为生根说是到了不走,屁股生了根了。”“‘生根的习惯,是早在下午四时,晚或六时,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进了各家的客厅多半就是书房,坐下了以后,海阔天空的谈起。我所得益于先生的知人论事言道治学种种方面,全是在这些时间里。魏建功还开了一张名单,列出当年与钱玄同经常过往的人物沈士远、胡适、单不庵、鲁迅、刘半农、周作人、马幼渔、马叔平、黎锦熙等。

所谓生根,还有一层意思,即钱玄同好说而不好动,就健康而言,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黎锦熙当年常拉着钱玄同一起去中山公园,黎后来回忆说 天气暖热时,我总主张他同往中山公园,他谓之大雅,但他一入茶座,便不起身,我则散步,遇友攀谈,久始归座吃饭,他讥我为惹草拈花钱玄同的另一个不良习惯,是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他的子女回忆说在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里看一看,呆不久,不吃晚饭又出门去了。钱玄同的不少友人在回忆他的文章中,也都提及这一点,但似乎不太在意这种生活方式的负面作用,即他不在家吃饭,也不在学校包伙,而是或者吃饭馆,或者去友人家蹭饭。钱玄同是语言学家,他把约友人下饭馆称为;把上朋友家吃便饭称为;如有人主动请客,他则称为×ד赏饭。黎锦熙说钱玄同二十年来,的生活,每天都如此。长年吃饭馆、吃请,反馈到身体上,后果可想而知。钱的子女回忆父亲在1929年以后,患高血压症,血管硬化,神经衰弱。钱玄同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过一个估计,他告诉子女我的体质虽不如你们的伯父和祖父,他们都活到七十四五岁,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岁是可能的。事实上,这个算不上长寿的自我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了。抗战爆发一年多后,钱玄同即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年仅52岁。

钱玄同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魏建功与钱玄同相交二十年,也只去过钱家一次。夫人长年患病,几经危险,身体很糟糕。一些朋友曾劝他纳妾,这在当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为钱玄同断然拒绝《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钱玄同的某些行为,与他在《新青年》上大声疾呼的某些言论,看似是相违背的,他自己解释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二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的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藉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注:钱三强是钱玄同的儿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玄同之所以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履历很简单,而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

B.钱玄同把去友人家聊天称为生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到了不走,二是久坐不动,皆如屁股生根

C.从那份人物名单中可以看出,当年钱玄同经常过往的都是一时名流,这充分体现出他人缘好,受欢迎。

D.文中写到,钱玄同把吃饭分成不同类型并赋予不同称谓,是为了揭示他长年吃饭馆、吃请,以致影响健康。

E.文中大量引用有关钱玄同的史料和回忆,既大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又有助于凸显钱玄同的性格特点。

(2)第一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钱玄同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写了钱玄同哪些生活习惯?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4)从钱玄同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8分)

 

(1)BE (2)四个方面:①作为思想家,利用《新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 ②作为国语专家,在语言文字改革上贡献很多; ③作为编辑,催生出第一篇白话小说; ④作为父亲,培养出“中国核工业之父。 作用:以事实证明“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信的名字”;为下文进一步叙写他的生活习惯作铺垫。 (3)①喜欢谈天说地,去友人家聊天; ②好说而不好动; ③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④不在家吃饭,长年吃饭馆、吃请; ⑤ 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3分,答出4点给5分,答出5点给6分) (4)观点参考:①只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会被后人铭记;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渊博的学识是良好口才的基础; ③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④只有严格自律,公正无私,才能使他人信服。 (观点正确,有结合文本的简要分析,答对一点给两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A履历简单,但贡献不简单,强调的重点在后半句;选项C“他人缘好,受欢迎”文中并无此交待,属无中生有;选项D他把吃饭赋予不同称谓,是对前文 “钱玄同是语言学家”的具体解说。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描写主人喜欢安静、生活闲适的语句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3)《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此诗为作者隐居山林时所作。
1.简析两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5分)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涂厕之刑人         执:抓住

B.委而臣事襄子         质:作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臣闻明主不人之美     掩:遮掩
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      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曾侍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为了能刺杀赵襄子,愿意用一切手段。

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
4.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14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