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玄同的生活习惯 刘仰东 钱玄同是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玄同的生活习惯

刘仰东

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他的履历很简单,早年留学日本,民国以后一直在北大、北师大等高校任教,直至去世。他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作为思想家,他和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并称为《新青年》杂志的四大台柱;作为国语专家,他是白话文、汉语拼音、汉字拉丁字母化、简体汉字、汉字横排以及从左至右书写和阅读方式的发明者、开拓者或推动者,我们至今每天都在享用他的专利;作为编辑,他直接鼓动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作为父亲,他培养了钱三强这样有中国核工业之父之称的大科学家……

钱玄同喜欢谈天说地,不少回忆文字都用谈锋甚健来描述他。所谈内容,是不拘一格的。他的朋友和同行黎锦熙回忆:除要讨论的问题彼此尽量分析辩论然后决定外,同时必杂谈所见所闻,天南地北,无所不说;古今中外,愈引愈长。钱玄同的弟子魏建功也回忆说,钱先生把去友人家聊天称为生根说是到了不走,屁股生了根了。”“‘生根的习惯,是早在下午四时,晚或六时,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进了各家的客厅(多半就是书房),坐下了以后,海阔天空的谈起。我所得益于先生的知人论事言道治学种种方面,全是在这些时间里。魏建功还开了一张名单,列出当年与钱玄同经常过往的人物:沈士远、胡适、单不庵、鲁迅、刘半农、周作人、马幼渔、马叔平、黎锦熙等。

所谓生根,还有一层意思,即钱玄同好说而不好动,就健康而言,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黎锦熙当年常拉着钱玄同一起去中山公园,黎后来回忆说: 天气暖热时,我总主张他同往中山公园,他谓之大雅,但他一入茶座,便不起身,我则散步,遇友攀谈,久始归座吃饭,他讥我为惹草拈花钱玄同的另一个不良习惯,是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他的子女回忆说:在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里看一看,呆不久,不吃晚饭又出门去了。钱玄同的不少友人在回忆他的文章中,也都提及这一点,但似乎不太在意这种生活方式的负面作用,即他不在家吃饭,也不在学校包伙,而是或者吃饭馆,或者去友人家蹭饭。钱玄同是语言学家,他把约友人下饭馆称为;把上朋友家吃便饭称为;如有人主动请客,他则称为×ד赏饭。黎锦熙说:(钱玄同)二十年来,的生活,每天都如此。长年吃饭馆、吃请,反馈到身体上,后果可想而知。钱的子女回忆:父亲在1929年以后,患高血压症,血管硬化,神经衰弱。钱玄同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过一个估计,他告诉子女:我的体质虽不如你们的伯父和祖父,他们都活到七十四五岁,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岁是可能的。事实上,这个算不上长寿的自我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了。抗战爆发一年多后,钱玄同即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年仅52岁。

钱玄同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魏建功与钱玄同相交二十年,也只去过钱家一次。钱夫人长年患病,几经危险,身体很糟糕。一些朋友曾劝他纳妾,这在当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为钱玄同断然拒绝:《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钱玄同的某些行为,与他在《新青年》上大声疾呼的某些言论,看似是相违背的,他自己解释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二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的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藉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注:钱三强是钱玄同的儿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玄同之所以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履历很简单,而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

B.钱玄同把去友人家聊天称为生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到了不走,二是久坐不动,皆如屁股生根

C.从那份人物名单中可以看出,当年钱玄同经常过往的都是一时名流,这充分体现出他人缘好,受欢迎。

D.文中写到,钱玄同把吃饭分成不同类型并赋予不同称谓,是为了揭示他长年吃饭馆、吃请,以致影响健康。

 

E.文中大量引用有关钱玄同的史料和回忆,既大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又有助于凸显钱玄同的性格特点。

2)第一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钱玄同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写了钱玄同哪些生活习惯?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4)从钱玄同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8分)

 

(1)BE (2)四个方面:①作为思想家,利用《新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 ②作为国语专家,在语言文字改革上贡献很多; ③作为编辑,催生出第一篇白话小说; ④作为父亲,培养出“中国核工业之父。 作用:以事实证明“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信的名字”;为下文进一步叙写他的生活习惯作铺垫。 (3)①喜欢谈天说地,去友人家聊天; ②好说而不好动; ③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④不在家吃饭,长年吃饭馆、吃请; ⑤ 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3分,答出4点给5分,答出5点给6分) (4)观点参考:①只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会被后人铭记;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渊博的学识是良好口才的基础; ③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④只有严格自律,公正无私,才能使他人信服。 (观点正确,有结合文本的简要分析,答对一点给两分。) 【解析】(1)试题分析:选项A履历简单,但贡献不简单,强调的重点在后半句;选项C“他人缘好,受欢迎”文中并无此交待,属无中生有;选项D他把吃饭赋予不同称谓,是对前文 “钱玄同是语言学家”的具体解说。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描写主人喜欢安静、生活闲适的语句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3)《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此诗为作者隐居山林时所作。

1.简析两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5分)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 而臣事襄子质:作人质

C. 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 臣闻明主不人之美掩:遮掩

2.3.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     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4.5.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豫让曾侍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 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 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为了能刺杀赵襄子,愿意用一切手段。

D. 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

6.7.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约翰·穆勒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C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áo)战     bǒ)脚      chī   三年五zǎi

B.bīn)临    gū)髅     yè    gōng)筹交错

C.不dì     guī)依     jí    怙恶不quān

D.桎kù     xián    宿xiù   同仇敌kài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