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后面题目。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后面题目。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注】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很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1.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分)
2.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分)

 

1.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2.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技巧主要考查: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表现手法包括:衬托、渲染、对比……。描写手法包括:动静、虚实、点面、正侧、白描、细节等。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等。“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造,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绘接受圭地的入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着

列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倒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史很少到达,一量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扮10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洞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丰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但它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

(选自《美的历程,佛陀世容之悲惨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教和宗教艺术都是异常复杂的现象,都是用来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艺术
并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的,一般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

B.敦煌壁画在不同时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题材、主题、壁画中人物的画貌、风度不同等.这能够说明华夏传统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C.北魏佛像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无论是龙门、敦煌还是麦积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采奕奕、飘逸自得。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们面前的芸芸众生显得十分渺小,但即使这样.跪拜祈祷的人们因阶级的不同而对佛的恳求也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南北朝频繁的战乱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流行,其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池位的法律标志脸是北魏和南梁宣布它为国教

B.中华民族对佛教的态度经历了接受、改造、消化、摆脱的过程.这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意识行程,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的深刻理解

C.北魏时代的石窟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洞窟中的壁画描绘的是由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内容

D.云冈、敦煌、麦积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画都是佛像的陪衬,用营造出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来显示佛像的高超和飘逸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是为宗教内容服务的,会在时代变迁、阶级变化等方面发生变化

B.为显示洞窟佛像雕塑的面部宁静,先民们在创作雕像时将壁画人物与佛像相对比,以及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渺小一与佛像的高大相对比。

C.中国佛像雕塑寄托了中国人的未来、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却役有显示出慈祥、仁爱的神情,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关怀和动心。

D.高大的佛像体现的是人间的神情、面相、风度,是由人世间渺小的生命建造的,折射了世间的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29题。

活法是江西派吕本中提出来的口号,是要诗人既不破坏规矩,又能够变化不测,给读者以圆转而不费力的印象。杨万里所谓活法当然也包含这种规律和自由的统一,不仅如此,根据他的万象毕来生擒活捉等话看来,可以说他努力要跟自然界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古代作家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轶事,都可以变成后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使他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戴了手套去摸东西。譬如赏月作诗,他们不是想到杜老的鄜州对月或者张生的西厢待月,就是想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六朝以来许多诗歌常使我们怀疑:作者真的领略到了诗里所写的情景,还是他记性好,想起了关于这个情景的成语古典呢?杨万里也悟到这个道理,不让活泼泼的事物做死书的牺牲品,把多看了古书而在眼睛上长的那层膜刮掉,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因此姜夔称赞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杨万里的活法在文中的意思。(4分)
2.如何理解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戴了手套去摸东西?(5分)
3.请结合材料说说姜夔为什么称赞杨万里处处山川怕见君。(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是贾雨村对月寓怀吟的诗,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他在《红楼梦》的结构方面有何作用?(4分)

(2)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故事情节。(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二老说过大鱼来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印在翠翠的心里,从此,英俊勇敢而又关心体贴人的二老就占据了翠翠的心。

B《子夜》中,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少奶奶听了却自感惭愧,是因为林佩瑶与雷鸣的重逢,让空虚寂寞的吴少奶奶内心有些迷乱。

C《欧也妮葛朗台》中,人们称葛朗台为葛朗台老爹,他的一举一动,往往很快在小城里传开,被认真揣摩,支配了全城人的情绪,可见人们对年长者尊敬的心态。

D《飞鸟集》中,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作者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E《茶馆》中,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常四爷毫不讳言对社会的不满: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他最后更是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