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慈善艺术大师吴东魁 阳春四月的一个下午,《世纪人物》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慈善艺术大师吴东魁

阳春四月的一个下午,《世纪人物》杂志社有幸约见了这位著名的慈善艺术大师,初次相见,吴老先生那质朴的言谈,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之感。    

吴东魁,现任吴东魁艺术馆名誉馆长、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华夏画院院长。他在鲁西南的泥土里寻找灵感,他创建了全国第一所私人艺术馆,他力争在有生之年要捐赠100所希望小学……从鲁西南到海内外,吴东魁用不断完善的丹青写意抒发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善意。

情牵故土 梦绕家乡

吴东魁生于鲁西南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带着兄弟姐妹艰难度日。但哪怕再艰难的岁月总需要一些亮丽的点缀,勤劳的母亲给予了他最初的艺术指导。他的母亲喜欢剪窗花、织鲁锦、用绣花针绣龙凤呈祥,将触目所及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灵巧的手创作出来,记录下来。吴东魁知道,生活时艰,但美却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美成了幼时吴东魁最享受的时刻。善于观察的他,用粗糙的树枝、废弃的木炭,在石岩上、墙壁上描绘着世间美好的事物。对于他来说,没有笔墨纸砚,作画之处便是天地之间。

现在的吴东魁依然会在午夜梦回间回到那个曾经给了自己美好童年的贫穷地方,但没有抱怨与嫌弃,有的只是亲切与眷恋,他把那里的苦难变成了一生的快乐,那里的苦难也因这种快乐有了生活的寄托。经霜历雨,吴东魁从小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再也不会为生活低头,哪怕是无钱上学,哪怕是死里逃生,生活的苦难给予他的只能是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

天高飞鸟 点墨抒怀

吴东魁的大师之路并不容易。当他决定上学学习绘画,他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学费的问题。凭着自己的勤工俭学、勤俭持家,从上学到大学毕业,吴东魁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靠着双手、智慧和力量,他艰难地向绘画的道路前进着。上学期间,别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当有人尾随而至,才发现,吴东魁一个人在教室的地面上、黑板上进行着自己孤独的创作。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不画完三瓶水,不去睡觉。

毫无疑问,绘画正在一步步成为吴东魁生活的全部。为了热爱的艺术,他毅然放弃小康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绘画之梦。1978年,当吴东魁来到北京时,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脚踏一双旧鞋,身上唯一的财产是几支作画的毛笔,他每天的工作便是去美术馆看画,绘画给予他的精神食粮已然成为生活的最大支点。可以衣不蔽体,可以食不果腹,但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名利不争 上善若水

现在的吴东魁精通各种绘画手法,擅长各种生活题材,被誉为全能画家。他还被戏称为艺术界的财神。一幅《铁血冰心傲骨魂》被人以 68万元收藏;《竿挺叶张齐与天》经过多轮竞拍,以78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拍卖会上当代画家作品中价格最高的一幅;他的倾心力作《紫霞垂落燕高飞》更是以 205万元创下了拍卖价格的新高。吴东魁的个人画展,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展出,其画作也是大受中国传统绘画藏家的追捧。

名声大增,接踵而来的便是荣誉、鲜花和掌声,但从小与自然亲近的吴东魁在这时并没有利令智昏,出身贫苦的他知道,现在依然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历经了人生苦难,他知道这对这些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当自己的人生反转,他知道能够实现梦想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为了这种幸福,也为了悼念自己的幼年困苦,他愿意捐出自己的努力。他立志要在有生之年捐赠100所希望小学。

吴东魁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先后在全国捐款2000多万元,捐赠上百幅书画。在全国中西部地区,他还捐献了以吴东魁小学命名的30多所希望小学及配套设施,这离他捐赠百所希望小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在2007年,吴东魁荣登中国慈善排行榜,获得了慈善画家的殊荣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之一的称号,活到老,画到老,捐到老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2010年,由北京市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吴东魁艺术馆、贵州读书援助协会联合设立的吴东魁国际艺术基金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他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在山东省内建一所艺术类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选自2012年第4期《世纪人物》,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交代了吴东魁艺术家的身份以及他为慈善事业做贡献的理想,这样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使读者对吴东魁有个大致了解。

B吴东魁在上学学习绘画期间,靠自力更生解决了生活费问题,又给自己规定每天要画完三瓶水这都是因为他太想出名了。

C吴东魁的画作价格一路飙升他的名声也大增但荣誉、鲜花和掌声并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他下一步的任务是专职做好慈善事业。

D吴东魁画作的收入颇丰,但他没有去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是用来做慈善事业了,先后在全国捐款2000多万元。

E本文作为一篇人物小传,虽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传主的形象已跃然纸上,让人觉得可亲可敬可叹。

(2)童年的生活经历对吴东魁先生有何影响?(6分)

(3)这篇传记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4)慈善艺术大师吴东魁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读完这篇传记的感想。(6分)

 

(1)AD (2)①让他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美,从而奠定了艺术之路的基础。(2分) ②磨练出了吴东魁坚忍的性格及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2分) ③奠定了他今后做慈善事业回报社会的基础,因为他了解贫苦人的疾苦,愿意帮助贫苦人。(2分) ⑶这篇传记整体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主体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2分)作者这样安排使文章结构较为严谨,线索也清晰。(2分)文中一个小标题就是一个小故事,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着“慈善艺术大师吴东魁”这一中心展开,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一个立体的吴大师。(2分) ⑷吴东魁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是复杂而耐人寻味的。童年时期,他执着于绘画艺术,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出了他坚强的性格;求学期间,他自力更生,战胜困难,靠坚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入艺术的殿堂;成名之后,收入颇丰的他不贪图安逸,毅然加入慈善活动中。吴东魁对艺术对人生的践行,为我们青年学生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吃苦耐劳、执着、奉献的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事业、有奉献精神的时代青年。(结合文本主人公经历4分,感想2分。只要是紧扣题目表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B项说“这都是以为他太想出名了”错,这应是他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表现。C项说“他下一步的任务是专职做好慈善事业”错,文中只是说“活到老,画到老,捐到老”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并没有说“专职做好慈善事业”。E项说“虽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错,应该还有一些较大的事情,如巨额捐款、捐献了30多所希望小学及配套设施,都不是小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                  ,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鱼我所欲也》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出师表》

(8)                        ,任重而道远。                       论语

(9)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

(10)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5分)
2.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甚畏挞楚,见鞭则惧而逸。主人骑,必覆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乃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鞫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当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                   玷:缺陷

B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         :核查

C责其规,剥其皮革                       :逃避

D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                 :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刘孝廉对前身为人时行多玷的悔改的一组是(3分):    

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   主人怒,杖杀之   缘壁而上,穴屋而出

遂矢志不残生类             饥吞木实         害人而死又不可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孝廉一世为士大夫,但行为多有不端,死后到了阎王殿里,阎王倒茶给他喝,但他看见自己杯子里的茶水浑浊得像胶,于是他偷偷地倒掉了。

B阎王查知刘孝廉生前的恶行,大怒,罚他托生为马。过了几年,小马长得高大健壮,主人和奴仆们骑它时,都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使它非常痛苦。

C刘孝廉托生为狗后,常常愤恨得想死,又怕罚期不到再罪加一等。于是故意咬主人, 使主人皮破露骨。主人非常愤怒,就把狗杀了。

D阎王后来又罚刘孝廉托生为蛇,从此,刘孝廉下决心不残害生灵。后来故意让车轮轧死,阎王认为它这是无罪被杀,宽恕了它,准它服罪期满复生为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为课本中句子](10分)

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4分)

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3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1.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完全脱离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

C.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这表现在城市建筑的外部、内部以及家具风格上。

B.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已经成功地将自己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C.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逐步衰败,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无法达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了破坏。

D.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成功过渡,一方面来自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来自公众的认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做出了杰出努力。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是学习的典范等等。你可以针对这个文化现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叙述你模仿、追逐文学历史人物、身边长辈、各行各业精英的经验;叙议兼具,也未尝不可。

请以“偶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