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老子的地盘 韦如辉 同学们聚在一起,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老子的地盘

韦如辉

同学们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的爸爸,马小明总是将自己的脑袋弄得一低再低。 

在这个拼爹时代,同学们优秀的爸爸,无疑幻化成为他们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马小明的爸爸是个摆修鞋摊的,自然不是所谓优秀的,甚至是十分低下卑贱的。可是,马小明的爸爸却将自己吹得神乎其神,比优秀还无比优秀。 

那一年寒假,爸爸带马小明去乡下省亲。爸爸掏着上等的香烟,见人就前言不搭后语地嚷嚷,你知道现在城里的房价涨多少了吗? 

乡亲们猜来猜去,眼珠子瞪得快蹦出来了,仍然猜不准。 

马小明的爸爸大手一挥,满脸得意地说,六千,每平方米六千块呐! 

一片唏嘘声之后,有人问马小明的爸爸,你老在城里有地点?   

马小明的爸爸此时显得极不耐烦,反问道,你知道百货大楼那地点吗? 

百货大楼那地点,市中心,黄金地段,傻子都知道! 

马小明的爸爸突然间哈哈大笑,那是老子的地盘,寸土寸金的地盘。 

乡亲们重新睁大眼睛,乖乖,得值多少钱? 

马小明的爸爸伸出一双粗糙的大手,一反一正,再一反一正,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嘴里说,无可奉告。 

马小明心想,爸爸真能吹。马小明心里亮如明镜,爸爸所说的地盘,是百货大楼对面一棵法国梧桐树下,那里有他的修鞋摊。那个如巴掌大的地点,爸爸每月要向市容局交三百元的占道费,外加打折赠送无数个点头哈腰。 

爸爸不着边际的神吹海侃,莫名其妙地让马小明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虚荣和满足。 

那一次,郑小莉突如其来的恶语相向,才让马小明刚刚得到的自尊灰飞烟灭。 

课间休息时,一向直言快语的郑小莉,像新闻发言人一样对一大堆同学说,大家知道百货大楼对面那个修鞋的老头吗?同学们说,知道知道,我们找他修过鞋。郑小莉故意压低嗓音绘声绘色地再说,小人,标准的市侩小人!我去那里修鞋,只钉一颗钉,就要了十块钱。同学们知道郑小莉的鞋很贵,不是韩国货就是日本牌。照郑小莉这一说,一颗钉十块钱,的确黑了点。 

马小明恨不得上去扇郑小莉的大嘴巴,而马小明没有这个勇气。如果马小明真扇郑小莉的大嘴巴,马小明爸爸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吗?所以,马小明选择了忍气吞声,选择了将自己的脑袋压得一低再低。 

放学回家的路上,马小明第一次认真地眺望着自己的爸爸。爸爸头秃,背驼,油黑的光脑袋前倾,几乎要爬到眼前臭气熏天的鞋上。爸爸嘴里叼着钉子,一颗颗生锈或即将生锈的钉子,在爸爸丰沛唾液的滋润下,变得光滑柔顺,吃进鞋底的力度明显加大。马小明觉得,爸爸真脏。 

马小明生日那天,爸爸乐哈哈地弄来一个大蛋糕。马小明没吃,反胃。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马小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胃。甚至连想一想,都觉得十分恶心。 

本来,马小明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百货大楼的。之前每次经过,马小明都会无比深情地投过去一丝目光,打量着自己老子的地盘。郑小莉发布新闻之后,马小明改道了。 

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得飘飘洒洒。就在无比洁白的雪地里,一起十年的恶性悬案,在一个摆摊老头的协助下,成功告破了。 

那一天,马小明爸爸的修鞋摊前,来了一位头脸捂得十分严实的客人。客人将脚上的一双皮棉鞋递过来,说地太滑,打个掌子。在客人掀开面罩一角点烟的时候,马小明的爸爸认出了那个人。他不慌不忙地取钉,拿锤,一丝不苟地钉钉。那人似乎有点急,三番五次地催促。马小明的爸爸将一根长钉牢牢地钉进去,悄悄拨通了110电话。 

电视台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 

十年前,马小明的爸爸就将那个穷凶极恶的家伙烙在心里了。即便他整了容,也能准确认出那双令人发怵的眼睛。马小明的爸爸对全市的电视观众说,那是老子的地盘,休想从老子的地盘上溜走一只蚂蚁。马小明的爸爸说得天花乱坠,一口气反复将老子的地盘说了十八次。 

同学们口口相传,知道老英雄是马小明的爸爸。他们轮番跟马小明拥抱,轮番替马小明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爸爸骄傲。高傲的郑小莉,正式向马小明鞠躬道歉,并通过马小明,向英雄的马伯父真诚道歉。 

马小明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跑到爸爸的地盘,神采飞扬地拥抱着弯曲的爸爸,眼睛里噙满幸福的泪花。 

马小明的爸爸擂着马小明的肩头,小子,这地盘,老子先守着。将来,传给你! 

马小明郑重地点点头。

(原载《山东文学》2013年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题为老子的地盘,这里的老子,是爸爸的习惯用语,这种自称与爸爸的职业身份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了爸爸的低下卑贱。

B.高傲的郑小莉,正式向马小明鞠躬道歉,并通过马小明,向英雄的马伯父真诚道歉。郑小莉对马小明爸爸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可见她才是小人,标准的市侩小人

C.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物,这篇小说抓住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让爸爸的形象变得鲜明丰满。

D.文章的结构也是一大亮点,欲抑先扬,悬念四起,最后获得情感爆发。

E.爸爸头秃,背驼,油黑的光脑袋前倾,几乎要爬到眼前臭气熏天的鞋上,文章中仅有的外貌描写,既刻画了儿子眼中爸爸的真实形象,也饱含了儿子对爸爸的情感。

(2)马小明的爸爸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马小明和他的爸爸,那么同学郑小莉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可以删去这个人物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4)文章开头写马小明总是将自己的脑袋弄得一低再低,文章结尾写马小明郑重地点点头,马小明对爸爸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转变是否合情合理?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简要分析。(8分)

 

(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 ①虚荣爱吹牛:他对乡亲们说百货大楼是自己的地盘,接受电视采访时反复说“老子的地盘”; ②爱儿子:在儿子生日那天弄来个大蛋糕,说要为儿子守地盘; ③有正义感,有勇有谋:认出罪犯后不慌不忙地用修鞋拖延时间,报了警。 每答出一点给2分。 (3)(6分) ①不可以。 ②情节上:跌宕起伏,马小明对父亲的态度随着郑小莉的出现发生大的变化,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同时,郑小莉的“恶语相向”,将马小明对爸爸的不满推向顶点,自然引出下文情节; ③人物塑造上:郑小莉对马小明爸爸前后态度的大转变,从侧面表现了马小明爸爸的形象,使之更加丰满。 每答出一点给2分。 (4)(8分) ①马小明对爸爸的态度最初是既感到自卑又从爸爸的吹嘘中得到了虚荣的满足;②后来是嫌弃反感,每天上学放学都特意绕开爸爸的摊位;③最后是感到骄傲,爸爸的英雄举动让马小明看到了爸爸的优秀。 ④这样的转变合乎情理,现实中“拼爹”“拼背景”的观念已经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相比自己的才能,孩子可能更关心自己的家庭条件(如父母亲)是否优越,文本正暗含对这种病态的攀比心理的讽刺和批判。 每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可见她才是“小人,标准的市侩小人”错,于文无据。D欲抑先扬错,应该是欲扬先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 溪 沙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  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 ,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变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B.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C.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D.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 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 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6.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析】
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 中国书法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D. 书法是以中国的文字为基础的艺术,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因此,书法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

2.3.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西方硬笔的进入、电脑的高度发展与普及,使文字书写渐趋淡化。

B. 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的丧失。

C. 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D. 现代人对于书法若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书法艺术。

4.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B. 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

C. 古代人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法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D. 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青年书法家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美国堪萨斯城郊,一美国女教师要求高二的学生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结果班里有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不但将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判为零分,并且还警告他们将要面临留级的危险。

学生们的试卷被判为零分后,引起了家长们的抱怨和反对,要求女教师重新评判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学校领导不堪重压,只得将矛头对准女教师,迫令她屈从。然而对于校方和家长们的要求严词拒绝,结果执拗不过只得愤然辞职。

的辞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巨大的社会反响校方不得不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近半数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了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辞职后,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聘请她去工作的电话一位美国商人在一次演讲中,借题发挥道:“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一个不信守信誉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常常举步维艰。

美女教师的辞职引发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