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 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 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C. 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5分)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5分)

 

1.D 2.C 3.D 4.(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省略句1分,“鬻”1分,“资给”1分,“邃”1分,大意正确1分) (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省略句1分,“解印”1分,“揭”1分,“便”1分,大意正确1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万物一齐物之不齐

李智福

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其不齐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枚鸡蛋有一次碰到一起。左边的鸡蛋对右边的鸡蛋说:伙计,咱们生活优哉游哉,快乐似神仙,唯一的不足就是外面的硬壳束缚了手脚。我想出去,自由发展。

左鸡蛋急于破壳,密切注视周围,女主人经过,左鸡蛋求助,女主人拿过鸡蛋,轻轻叩击碗沿儿,蛋壳的一声,破裂了。左鸡蛋如愿以偿,跃入碗中。入锅以后,鸡蛋变成了食物。

其实,右鸡蛋也想打破自己的外壳。于是,它酝酿力量,争取自己从里面冲破硬壳。

右鸡蛋积聚能量,寂寞了二十一天。最后,它用头一顶,蛋壳自然裂开,毛茸茸的小鸡跳了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始了它的历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要求表达连贯,不超过50个字。(2分)

2)你对这幅漫画有着怎样的感悟?请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达准确,不少于100个字。(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 ①       。走出困境,全靠雄健的精神。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与肌肤一样,土壤的保湿和补水实际上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补水是直接补给土壤适当的水量,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达到,这对于暂时性缺水土壤是最有效的,正所谓久旱逢甘霖。而保湿,    

A. 则是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

B. 则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

C. 则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

D. 则是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