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歇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热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1.B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文章第二节开头的表述是“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可见“二十四节气”应是用阳历划分。A项出自文章第一段,概括正确;C项出自文章第二段,文章的表述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选项概括正确。D项,出自第四节的开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学大师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早在生前,他就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的两百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曾执教过的北京师范大学,而自己却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启功老人去世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大家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字画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原来,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玩儿儿童玩具。老人说:哎,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古人说的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这句话可以从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一是看人, 。有的人,看上去挺精明,但工作不好好干,整天为个人事忙忙碌碌;而有的人,看上去很平凡, 。如果没有把握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二是做事, ,拥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我们的社会建设就会更稳更好地向前发展。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续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主题相应。(4分)

诗人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是的,只要心中阳光闪耀,拥有快乐和梦想,生活无论什么样子,一定都是美好的。残月生凉,我们会心怀团圆的温暖;秋花凋殒,我们会嗅到春泥的芳香;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原来写实单一的图腾对象越来越不能表现各族不断融合而不断扩大后的共同体形象

由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组成的综合体,族与族之间相互竞争

最后获胜的氏族便以自己的图腾对象作为多个氏族的图腾

随着氏族范围的不断扩大

于是出现了表示不同部族的联合的复合图腾形象——龙图腾

A①③②⑤④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④①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哈尔滨歌剧院拥有一座能容纳六百余名观众的紫丁香音乐厅,并负责管理哈尔滨市合唱艺术团和紫丁香舞蹈团,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B.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一般在九月中旬前后开始,秋季运动会则一般在九月下旬举行,喜欢绘画或热爱音乐舞蹈又或者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们都可以一展身手。

C《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按部首归类,这是文字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现代人也多望尘莫及。

D一到冬天,有的同学就借口交通拥堵、公共汽车久等不来、甚至路遇交通肇事为名,常常迟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