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映,远处紫山拥...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映,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鸟,也是我国黄海上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抢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久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冠冕上,放着万丈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   

青岛所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漫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惟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注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林两林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波鲁瓦、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为的是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晶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鵝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綉线坊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渑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倚靠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籁籁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寥廓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的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说有几林树,也是黄萎葳蕤,索无生意,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林。土壌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数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                                     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1.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林?(4分)
2.文中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1)叫你眼晴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2分)

(2)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2分)
3.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4分)
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分析。(6分)

 

1.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与初回国时所见荒废景象形成对比,表达失望之感(2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2分)。 2.(1)排比,由视觉写到嗅觉,再到感受(1分),突出了青岛的树茂密繁盛以及它所带给作者的那种感受与惊喜(1分)。 (2)拟人(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菩提林的幽雅,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1分)。 3.茂盛(多、密密层层、遮天盖地)(1分),苍翠(1分),多人工栽植(1分),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1分)。 4.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①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4分)。②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2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查看答案

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顺序、表达和谐一致。4分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和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字与第四句中的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