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题写/题签)的(yíng)联等。对联的写,往往注重其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丰富,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shěn)冬祥    

B.(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gāi)    

D.(jùn)刻      锒锒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1.D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正确读音及字形为:稔rěn 镌juān 朗朗(琅琅)上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灯谜是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典雅、工巧、传神、自然、空灵、缜密、含蓄和委婉、俚俗与诙谐等风格。请说出下列灯谜的谜底,同时分析谜底及该灯谜风格。

谜面:   春雨绵绵妻独宿   (打一字)

谜底:                    2分)

分析:                                                          2分)

风格:                                1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

A①④⑥⑤②③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⑥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A.为了保证93阅兵的顺利进行,北京市要求在京各高校将今年秋季开学时间定在九月六日以后进行。

B.牛郎织女洞是有着中国洞都之称的江西省分宜县洞村的名片;它原本只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可这里纵横交错的溶洞,古朴优美的景色,甘甜爽口的山泉,热情好客的山民,让它迎来了发展腾飞的曙光。

C.从分宜的钤阳湖乘船顺流而下至新余的仙女湖,沿途要经过雄伟的丹江桥,秀丽的钟山峡和凤凰湾的明净,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1211日下午,江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举行了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的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绿色江西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1)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2)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3)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4)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A.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在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12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 196910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分)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