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25分) 第十二位乘客 阿尔贝特·列奥斯劳 这只白...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25分)

第十二位乘客

阿尔贝特·列奥斯劳

这只白色瓷制的猫,有一对琥珀色的眼睛,摆在壁橱最上面一层。约翰穿过客厅走向厨房时,厌恶地朝它瞥了一眼。

杜伊正在洗碗槽边忙着,看样子已经先吃过早餐,桌上只放着一个人的餐具。约翰心里自然明白,匆匆吃了块面包,喝了半杯咖啡就离开座位站起来。

今天早上,我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那儿。杜伊说道,她显然正等待着约翰的回答,然而他却不做声,只点个头,转身就走了。脚步声沿着楼梯渐行渐远。

约翰实在不能原谅杜伊,她简直太让人失望了。这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发生口角,全都是这只白瓷猫惹的祸!杜伊答应过不做任何不必要的开销,但还是买下了这只瓷猫,那些钱原本是省下来准备买汽车的。

约翰到现在一直都是搭公车到轮船公司上班,觉得自己在同事堆里显得格格不入,当别人谈论马力、活塞时,他一句话都插不上口。

想不到昨天一回到家里,就发现壁橱上多了只猫,他诧异的程度不难想象。

杜伊颇不以为然,她争辩说,屋子里也该有些令人赏心悦目的小摆设。两人一语不合,就大吵了一架。之后,谁也不理谁。今天早上,约翰下定决心不和杜伊说话,直到她自己认错。

当约翰到达轮船公司的办公室时,港口正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一个上午的时间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约翰的思绪一直绕着杜伊转,当他正想写一封信以借此转移注意力时,突然被一阵持续不断的警笛声打断了。

他从窗口看到海防队鲜红得刺眼的小船,疾驶到河心,船头溅起泡沫般的浪花,尖锐的警笛声还夹杂着汽船呜呜作响的低沉信号。不久轮船公司里跑腿的男孩冲进办公室激动地叫着:开往特慕冷的船翻了,在河中被拖船撞翻了。

约翰不禁打了个冷颤。

约翰用颤抖不已的手拨了家里的号码。电话没人接,铃声不断地响着。

于是约翰跑向港口轮船停靠的码头,挤过人群。出事地点有大片油污,在那附近除了海防队以外,还有几艘汽船。从水中被救出来的乘客,个个都紧抓着缆绳和救生圈。约翰好不容易才挤到港口警卫旁边,警卫仔细听他叙述之后,很有把握地说:乘客应该是全部获救了!你用不着为你太太担心!

最后渡轮的驾驶员也上来了,他数了数乘客,一共有9位男士,两位女士,他不解地摇着头。

我明明卖了12张船票,他说,并仔细地打量被救上岸的人。开船前有个年轻的太太上了船,但是她不在这里!

约翰紧抓住他的手臂,问道:她的头发是金色的吗?

我记不得她的头发是不是金色的。渡轮驾驶员回答,不过她把大衣上的风帽扯得很高。

约翰呆住了,杜伊确实有件带风帽的大衣。

约翰心跳加速,悔恨交加。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杜伊今天早上一直等着他的原谅,但是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为什么他一点都不体谅她?连她买只白瓷猫的喜悦都要剥夺?他实在太自私了,一心只想到自己。

人群又起了一阵骚动,人头朝着小艇慢慢停靠的防波堤攒动。一个女人被人用担架扛上岸来,湿淋淋的黑色长发披散在肩上。她还活着,护送她的医生说,我们送她去医院。

约翰松了口气,是他搞错了,杜伊并没有上船,担架上那个女人他并不认识。约翰挤出重围,沿着河岸走了一段路后跳上一辆计程车,对司机说了家里的住址。

当他奔向门廊时,看到他面前有个身影正要上楼,杜伊,约翰跑向她,将她搂进臂弯,紧紧地抱住。此刻他才发现杜伊手里抱着一个包装好的盒子。

你上哪儿去了呢?他急忙问道。杜伊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我刚才到我买瓷猫的那家店铺去啦。可是不能退货。我想把它退掉,因为你讨厌它。

不!约翰说,把它留下来,它是世界上最漂亮、最有价值的白瓷猫。因为它,你没有去特慕冷而逃过一劫。

在他们走进屋里的时候,约翰告诉杜伊今天早上发生在河上的一切,然后接过那只有琥珀色眼睛的白瓷猫,打开包装纸,把它放回壁橱的最上面一层。

选自《中外经典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杜伊买来一只白色瓷制的猫,将它放在壁橱最高层,表明她非常喜爱这件小摆设,而正是这件小摆设刺激了约翰,引发两人的冲突。

B杜伊买瓷器猫是为了美化家居生活环境,约翰买汽车是想到改善生活待遇,二人都没有过错,于是有限的收入便成为冲突的根源。

C约翰对杜伊表面看十分冷淡,但是实质上还是非常关心杜伊的,他记清了杜伊去叔叔家的话,他一上午的思绪都没有离开杜伊。

D港口正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这处环境描写,是一处伏笔,语简意丰,既表现了约翰此时惆怅的心情,也为事故发生作了铺垫。

E突转,是本文情节发展的重要特点,约翰用冷战的办法,虽然没有改变妻子的态度,但意外的发生却也改变了他自己的态度。

(2)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中的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6                                                             

(3)上午的时间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约翰听到翻船事故后,其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6                                                          

4有人认为,本文以白瓷猫为题比第十二位乘客更合适。请结合文本分析,谈谈你的理解。8

 

(1)A给3分、D给2分、C给1分 (2)①怕孤立,渴望融人群体;②真诚善良,但又好斗气;③自尊自爱,而又尊重爱护妻子。 (3)①暗示他一直被不良情绪困扰,他惩罚妻子也是惩罚自己;②暗示他对妻子的深爱,并因此而颇感怅然与痛苦;③为他听到翻船事故的表现作进一步的铺垫,增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动力。心理过程为:害怕——紧张——绝望——悔恨交加——释然。 (4)观点一:“白瓷猫”好:①它是小说的线索,引发冲突的是它,避过事故的是它,见证夫妻和好的还是它;②它具有象征意义;结尾处再次将它放到最高层,暗示约翰从此会将爱看得 高于一切;③它更能凸显人性的美好,它的来去对刻画杜伊这一人物作用都很突出。 观点二:“第十二位乘客”好:①这一标题更能彰显小说情节发展的戏剧性,约翰因它失魂落魄,又因它释然;②这一标题,更能强化小说情节突转,更有利于刻画约翰这一人物; ③这一标题,也具有象征意义,预示经过灾难的心灵会更加纯洁美丽,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有限的收入便成为冲突的根源”分析错。C项“他一上午的思绪都没有离开杜伊”说法片面。E项,约翰用冷战之策没有改变妻子的态度概括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                           两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精神。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要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                                    

(3)屈原《离骚》中                           两句,表现要委屈着自己的心志,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并承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 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 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 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 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 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 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 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 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2)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儒家称为金规则的所谓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医生给人看病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2.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3分)

A.《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B.中医的望、闻、问、切

C.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B.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是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外面的天气了,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有人说它是废物,就把它摔在了地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