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 ①“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蕴涵的“时中”“权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9分)

①“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蕴涵的时中”“权变原则,无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人际关系,还是我们个人的立身处世,都不啻是一种极好的价值抉择。它强调灵活变通,又不失准则,不违背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的变化,合宜适度地处理问题。

儒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运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人的行为也必须适应这发展变化。合乎这一规律的,则谓之时中。《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时中,就是按照事物与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与之相应的适中之道;无忌惮,则是不管事物与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单凭自己主观之愿,无原则地肆意妄行,无所顾忌,如此也必难免陷入不及之错误两端。故《易·艮彖》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孔、孟都非常强调的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相适应的时间。如果离开这一规律,就无法掌握中和之道。如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孔子主张使民以时,孟子也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时代发展的观念上,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由于时代不同,故其也必须有所因革损益。这正如《易》所谓:变通者,趋时也。

③“权变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时中的思想。儒家认为,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可以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因此需要在执中的前提下,做到灵活变通。儒家把这种应变的灵活性称作为。孟子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执一,就是一种以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只有执中用权才合乎辩证法的观点。故淳于髡问孟子,当嫂溺,援之以手男女授受不亲发生矛盾,将如何处理,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个例子生动地论证了的关系,并强调了的重要性。在特殊情况下,只有对适时地加以变通,才符合中道。

可见,儒家时中”“权变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时中”“权变来应付、解决日益繁多的突发事件,以协调、理顺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所以,对待儒家这一古老的传统伦理观,我们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诚然,儒家学说中的某些具体内容确已过时,但是作为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于一身的中和位育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其本身所包含的时中”“权变等内容,决定了它并非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灵魂,决定了它本身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随时调整更新,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若把时中的法则运用于制定政策或制度创新,则可以帮助我们尽得事理之宜而避免犯下或的错误;若把既要有灵活性而又不违原则在权变法则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和政治理论,则有利于解放思想。至于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和利用先哲留下的这笔具有巨大潜力的精神财富,并不在于我们能指出其中的多少不足,而在于我们能否尽可能地汲取其中的营养。
1.下列各项中, 对于文章几个重要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和位育是儒家的伦理精神,它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于一身。

B.中和位育伦理观包含了时中”“权变”“执中用权三个伦理法则。

C.时中原则主要指在农业生产中,要尊重大自然与时发展的基本规律。

D.权变原则主要是指根据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变通。
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中和位育涵具的时中”“权变原则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接着揭示其基本内涵。

B.②③两端分析时中权变的具体内容,从哲学原理出发,再引用儒家的经典论述,并举出典型事例加以论证。

C.段对第②③两段进行小结,肯定时中”“权变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对于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有重要价值。

D.段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继承儒家传统的科学态度,即扬弃其具体内容的糟粕,汲取其基本精神的营养。
3.下列各项中,对作者的基本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相应的时间,如果离开了这一规律,就无法掌握中和之道。

B.执中强调原则性,用权强调灵活性,相比较而言,用权显得更加重要。

C.中和位育精神由于包含了时中”“权变等内容,因此是灵活的灵魂,而永不过时。

D.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儒家精神时,既要能指出其中的不足,又要能吸收其中的营养。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第5自然段,“中和位育”不是儒家的伦理精神,只是一种伦理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熬:形声字。从火,从敖,敖亦声。敖意为抬高、抬升。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熬字本义为:以间接加热方式熟化食物。熬与煎不同。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煎字从前从火,前意为打尖、尖头。前与火联合起来表示火苗尖尖。煎本义为用火苗舔着烧。因此,熬是间接加热,煎是直接加热。煎的加热方式比熬猛烈,用时较短;熬的加热方式比煎缓和,用时较长。中国人把煲汤又叫成熬汤,好汤都是熬出来的。

注意:(1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罗幕轻寒,________________。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5)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5分)

(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子莫:人名。
1.从语段看,杨朱主张_____________,墨翟主张____________ 。(2分)
2.结合语段,分析孟子反对与提倡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7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九华山,是从宣州舒州的必经之处。  青弋江宣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  peì: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1.首联勾画了一幅          图,颔联刻画路云遮寺、村柳拂桥两幅画面。作者用这三幅图画,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也暗示了事件的进程,表达了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选择二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成君谋。余怅然久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科头:不戴帽子。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 刘伶传》,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起,即科头                       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缝隙

C客伺久,辄大怒                     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成君谋     赞: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            客有吹洞箫

B竹床一,坐                    退论书策舒其愤

C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然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几分赞赏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他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