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1.表现了诗人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的感情(或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象“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一种伤感的情绪油然而生。 (5分。情感2分,分析3分) 2.①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②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以乐景衬哀情。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象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6分。1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你若周游到了我的故乡, 我的乡亲们一定要向你 询问我的境况,那么你就 直率地告诉他们,说我正 ‘沦落’在江州受苦受罪呢!”诗歌的尾联,诗人展开想像,通过春天来到诗人的家乡应该到处找我,我此时沦落江州也只好托春风向家人传达行踪的虚写,写出了诗人被贬江州的伤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荆:即指楚。

1.

A.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也是:正确

B. 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感谢

C. 大怒,自驰频阳如:去,到

D. 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竟:最终

2.

A.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3.

A. 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 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 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 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4.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没事。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小说多处描写人物对话,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

B.文章使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还多处使用修辞手法。

C.在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6分)
3.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每题3分)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查看答案

依次排列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

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

A.③①②⑤⑥④  B.③①⑥②⑤④  C.⑥①②③⑤④  D.⑥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C.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 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画上是一个鼎,其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D.沈从文以他的独特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纯朴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