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1.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2.“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仔细领会题中三个意象的意蕴。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托花言志,借人喻花。下片写梅花,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于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平!陛对,言:愿为宗杜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白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札部侍鄙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追:追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国柄        擅;专权

B.左右之言利者必      斥:斥责

C.信不可不          谨:慎重

D.因其未坠而加      绥:安抚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此可一日居乎     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曰天意    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5分)

(2)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
1.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文化将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2.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3.不属于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的一项是

A.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

的炽热情感。

B.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C.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D.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这样说来,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

 

查看答案

请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叫破老汉,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

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总不得闲。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

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

有一回,我和破老汉吆起牛回村,离村老远,就听见饲养场上一声声牛叫了,儿一声,娘一声,似乎一天不见,母子间有说不完的贴心话。母牛的目光充满温柔、慈爱,神态那么满足,平静。我最喜欢的是一头红犍牛,高高的肩峰,腰长腿壮,单套也能拉得动大步犁。红犍牛的犄角长得好,又粗又长,向前弯去;几次碰上邻村的牛群,它都把对方的首领顶得败阵而逃。我总是多给它拌些料,犒劳它……和牛在一起,也可谓其乐无穷了,不然怎么办呢?方圆十几里内看不见一个 人,全是山。

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老黑牛有所怠慢了。它们拉开了架势,对峙着,用蹄子刨土,瞪红了眼睛,慢慢地接近,接近……猛地扭打到一起。红犍牛占据了有利地形,逼得老黑牛步步退却,只剩招架之功。红犍牛毫不松懈,瞧准机会把头一低,一晃一冲,顶到了对方的脖子。老黑牛转身败走,红犍牛追上去再给老首领的屁股上加一道失败的标记。为了这事,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他抽着烟,望着老黑牛屁股上 的伤痕,说: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

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破老汉说你治病时会用得上。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破老汉的形象特点。(4分)
2.简述文章第四段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6分)
3.本文借写牛表现了的哪些情感? (4分)
4.为什么作者说清平湾我的清平湾?请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速则不达;          。(《论语》)

(2).君子固穷,                        。(《论语》)

(3).博学之,                        ,笃行之。(《礼记》)

(4)                        ,子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左传·秦晋崤之战》)

(6)                     ,用心躁也。(《劝学》)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8)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