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1)该词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简要分析。(4分)

(2)下片连用三个霎儿,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4分)

 

(1)(4分)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1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2)(4分)叠用三个“霎儿”, 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1分),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1分)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1分)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根据景物描写渲染的氛围,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通过“正人间。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古文观止·楚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何士民众庶不之甚       (2)愿大王其罪

(3)国中而和者数千人         (4)云霓,负苍天

(5)知臣之所为哉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先生有遗行与   

流徵    

翱翔杳冥之上

A.其、以、乎    B.岂、之、以   C.岂、以、乎     D.其、之、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责问宋玉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宋玉承认有这种情况,且并没为自己作辩解。

B.宋玉所拟设的歌于郢中之客的故事意在得出曲高和寡的结论

C.宋玉以凤与鷃、鲲与鲵作比照,又以圣人与世俗之民对比,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绝凡超俗,卓尔不群,其所作所为不为芸芸众生所理解,不足为怪。

D.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这句话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回击,也表现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怀。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3分)

(2)夫篱之鷃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6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不复,可知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B.择师教之             耻学于师

C.其皆出于此           吾前  

D.不拘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用法的一项是(3分)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读了上边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某中学学生董××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请

你在“网络”“游戏”“虚拟”三个词中任选两个,用选取的每个词各写一句话,提醒并帮助

他。(6分)

要求:1.每句不超过25个字    2.每句话要做到语言辩证,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人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许多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眠不休,却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这些事关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品质。刺目刺心的戾气足以证明,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今天的中国人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的同时,

但现实显然复杂得多。

似乎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文明水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紧张、焦躁和提防。

也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