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有的人为了见到远方的恋人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文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有的人为了见到远方的恋人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的人为了排遣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孤苦之情而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人为了体验“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而登高……

站在高处,有的人会悲伤落泪,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的人会豪情万丈,如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有的人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落寞;有的人则会顾念低处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

你登高是为了什么呢?站在高处的你,又会想到什么呢?请以“站在高处”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站在高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的人总是以登上山顶为傲,站在高处,美景尽收眼底,仿佛自己成为了这世界的主宰一般。可是站在高处的目的便是为了享受高处带来的“幸福”么。有人说 是,也有人说不是,那就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站在高处自然要享受。每次和家人登山,登上山顶便是最终目的。没有一个人不享受站在高处感觉,当温柔的山风抚去脸上晶莹的泪珠;你宛如巨人俯视着山脚的小村庄,鲜艳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当你双手抚摸着天边的云,多么舒适啊。就这样一直静静的享受下去吧。可美景总是会看腻的,你哦愿意就这样一直守着同一片蓝天过日子么。 大部分的人对此是不情愿的,于是也就有了一部分睿智的人。它们除了适当的欣赏美景外还会抛开这个高度,向着更高的地方前进。 “那个被苹果砸晕脑袋的家伙”我们都一清二楚,牛顿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因为发现了引力,被人们誉为力学之父,面对潮水般的赞誉,她淡淡的说“我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站在高处,她没有过多的沉浸在当下的“幸福”,相反它以谦虚的人格不断指引自己.它努力追求更高的高度,最终他以一己之力推进了经典力学的发展,而这构成了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础。牛顿不于“高处”自我陶醉,而是向更高处前行谱写了物理不朽真理。 莫言,不少人因诺贝尔奖了解他,讴歌他。可以这样说,莫言大半辈子都在耕耘文学。诺贝尔奖是奖励这只老黄牛牛的一束鲜草,可这难道它就能心安理得品味起来,就此固步自封。不,莫妍没有沉迷于目前的写作高度,他发申明拒绝捧杀自己,他甚至为今年一场宣扬讲座而苦恼。至今,她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莫言拒绝眼下的高度,是对文学之路深远的追求。 站在高处,鸟瞰风景,眼下的一切都让人心醉神迷。平庸的人选择就此麻木自己,最终得来一腔苦涩。睿智的人选择果断离去,那时追求更高的高度,是对人格的不断磨练,最终臻于完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 “站在高处”,根据材料的提示,注意阐释“为什么登高”“登高会怎么样”,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5)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7)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含有三个典故的句子有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橙、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橙、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凝,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成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注释】①围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表仕,优诏不许    致:归还

B. 朝廷授此,非以为    饰:装饰

C. 向本来,未有战备    轻:轻视

D. 暇日犹诸儿以学    课:督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徐还授甲,可进耳                季父愈闻汝丧七日,能衔致诚,

B. 无故出主于外,必其骁勇也        南冥,天池也

C. 朝廷授此,非为饰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 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试使斗而才,责常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韦睿本性慈爱和颇有学识的一组是

①事继母以孝闻        ②并有乡里盛名

③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⑤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

⑦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⑧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⑦⑧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睿为官廉正,把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亲朋戚友,家中无多余财物;时世崇尚传教,他却不从俗随风。

B. 韦睿在攻城作战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断定走出魏城门外的数百人必是骁勇之兵,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击败他们。

C. 韦睿尊老受幼。他孝顺继母,尊重年老的士大夫;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督促孩子们读书。

D. 韦睿与王橙、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伯父祖征认为韦睿的文章虽比不上他们,但学问见识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才能却超过他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