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是啊,高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②苏轼在人生的风雨面前,有着坦荡从容的气度,他以用舍行藏的态度来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保持率真的个性,追求自然的人格。

③年轻画家毅然奔赴西藏,深入到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⑤父母虽然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家中依然“高朋”满座,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什么效果?

⑥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C 【解析】试题分析: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对象错配。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和“创作”错配。生吞活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和后面的“肯定或完全否定”矛盾。一傅众咻: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2)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类似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军旗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葵扇

(清)陈恭尹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

声价顿能添,安石风流久不传。寂寞空斋谁是伴?翩翩,荷叶香来亦偶然。

【注】①安石:指谢安,晋代宰相,字安石。《晋书·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今广东清新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开头两句介绍了制扇所用的蒲葵的生长环境,描绘了一片翠绿繁盛、郁郁苍苍的景观,渲染了蒲葵生长地方的非凡美丽。

B. 作者在上片以风趣的笔调点出了葵扇的作用,随后用“声价顿能添”来表明大家对免费唤取清风的葵扇的喜爱,纷纷竞相购买。

C. 词的最后用“荷叶香来亦偶然”,表明在葵扇的轻拂下,偶尔飘来荷叶香,在习习清风与阵阵香气的缭绕中,暑气自消,执扇者好不自在。

D. 本词善于用提问引发读者思考,比如上片引发人们猜测,是谁能制作出这圆而精致的葵扇呢,充满了对葵扇的赞美之情。

E. 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结构层次清晰,运用了比喻、对偶、设问、用典等多种手法,堪称咏物小词中的佳作。

2.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推之。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禄山陷两都,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王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

琴赋诗/啸咏终日

B.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C.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D.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在唐朝,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任何职权。

B. 昆仲,是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既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所以京城亦可称为行在。

D. 豪右,是指豪门大族。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贱,故“豪右”和“闾左”就分别指豪族和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王维与其弟王缙关系非常好,且都是博学多才之人,不仅受到许多士人的推荐,就连豪门大族也视其兄弟为座上宾,待之如师友。

B. 王维被安禄山挟持,事后差点被定罪,好在他写了一首《凝碧诗》,加上其弟为他赎罪,才没有被定罪。

C. 王维不仅五言诗写得特别好,书画方面尽管还有缺陷,但成就也很高,不是一般绘画的人所能企及的。

D. 文章写王维在辋川的所作所为,以及其对佛教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充分体现了王维的淡泊性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2)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之:于无声出  千古是之

于是之的童年是在贫寒中度过的。为了生存,在念完了初中后,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在辗转之中,他迷恋上了话剧,立誓做演员。17岁时,他参加了辅仁大学的业余剧团——沙龙剧团,参演了黄宗江编剧的《大马戏团》《第二代》等戏剧。

其实,话剧很难用“学”去讲通。你可以跟着师傅一板一眼地学京剧、学曲艺,学各种程式化的表演,而话剧却师无定法,但所谓师无定法还是有法可依。于是之在从艺之初便掌握了天下最不易却也最容易的方法:勤奋。于是之花了太多的精力塑造每一个角色。演“程疯子”时,在几个月的排戏过程中每天写心得日记,记录他对角色理解的变化和演出心得。他善于总结,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演“老马”的时候,他反复读原著,回忆认识的老人,与老车夫交朋友,用30岁的年纪体会70岁老人的老、冷、饿、累的感觉。

表演之外,于是之还不只一次给剧作家提出修改意见。在一次剧本讨论会上,于是之提议将《茶馆》原有的结尾改为“三个老人话沧桑”。老舍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一周后,老舍就按照于是之的意见改了剧本。现在这一段已经是《茶馆》里最出彩的一段。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是1958年《茶馆》首演后,老舍手书相赠的题字。在于是之的艺术生涯中,《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奠定了他的舞台地位。之后,在《关汉卿》《雷雨》《洋麻将》等话剧中,他又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终于将自己推向了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哪怕是演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

于是之格外注重自身的修养,认为这是表演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一当二押三卖”的日子里,他靠朋友的帮助,进入辅仁大学中文系以及讲授“汉学”和“法语”的夜校学习。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曾说:“于是之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话剧演员学习——注重生活与重视修养。”

于是之的难得,在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看来,则是实现了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统一。“假如不了解于是之,很多人会把他看作了不起的演员,我结识他之后则相信,他所以能独步剧坛,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还具有极大的人格力量。” 多年以后,童道明还记得于是之的名片。“我们见惯了名片上一长串的各种头衔,而于是之的名片上则只写着‘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既没有用国家一级来标明,也没有他当时担任的中国剧协、北京剧协的领导职位。他心里最认同、最自豪的还是演员这个职业。一个演员具有自己的风格相对来说是容易的,而做一个像于是之那样既有风格又有风骨的演员却是很难很难。” 

(摘自孙哲《于是之:于无声出 千古是之》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于是之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在贫寒中爱上了话剧,17岁时便参加沙龙剧团进行演出。

B. 于是之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揣摩每一个角色,可谓是用艰辛的劳动换来舞台上的成功。

C. 于是之在《龙须沟》《关汉卿》《雷雨》《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将他推向了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

D. 童道明认为于是之是一个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还具有极大的人格力量的演员,这是于是之在剧坛超群出众的原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相较京剧、曲艺而言,话剧师无定法,难以学习,而于是之却选择了话剧,可见其迎难而上的性格。

B. 于是之除了有高超的演技,还有修改剧本的能力。他修改的“三个老人话沧桑”那场戏成为了《茶馆》中最出彩的一场戏。

C.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是老舍先生对于是之的肯定,肯定了他在话剧表演上的勤奋努力。

D. 郑榕认为于是之注重生活与重视修养,特别是他实现了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统一,这是于是之的难得之处。

E. 于是之的名片上只写着“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没有任何其他头衔,体现了他对演员职业的认同,也是他有风骨的表现。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于是之成为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高档餐厅

郑付林

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来份这个。”

“好的,请稍等。”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赶紧上啊!”“服务员,我点的红烧甲鱼呢?咋这么慢?”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服务员,我要的麻婆豆腐啥时能好?”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他恨恨地想:等做成了这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好享受一下。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诱人。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东西。

饭菜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他惊诧万分。

“老板娘送的。”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为啥?”他一头雾水。

“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今天您是。”服务员善良地隐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话:“那小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没吃饱。”

“我?有教养?”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

他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服务员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终于饱了,他想。

离去时,迎宾小姐面带微笑:“先生慢走!”

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内心慌乱,又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门外,没有注意到迎宾小姐对自己的微微鞠躬:“先生中午好!”

我?先生?我这种出身贫寒的底层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我这种灰头土脑、衣着寒碜,准备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别人嘴里的先生?!他心里一热,忍不住泪流。回头望望这家高档餐厅,他含泪鞠了一躬,转过身,昂首挺胸地向劳务市场走去。

(原载2016年第4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借餐厅这个小场景,展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沉浮。他们虽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经济回报。

B. 小说第三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当时窘迫、拮据、走投无路的境况。

C. 小说中的“他”前后有三次想说却“没说出口”,每次都是因为“他”内心紧张慌乱,以及性格中的胆小与自卑。

D. 小说前面写“他”低着头点菜,菜迟迟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却挺直了腰板,豪爽地吃光鸡汤。这是因为“他”有教养和受到服务员尊重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E.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暗示读者,“他”已放弃铤而走险的“生意”,准备昂首挺胸地重新开始人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