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统筹推进各项核查工作,成立了由长江委主任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统筹推进各项核查工作,成立了由长江委主任魏山忠任组长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B. 当前,我国在文化建设上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 要做事就难免犯错,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错误进行区别、评估、分辨,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类型的错误。

D. 日前,一家名为“悟空单车”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退出市场,共享单车行业也正式奏响了洗牌的序幕。

 

B 【解析】试题分析:A. 为统筹推进各项核查工作,成立了由长江委主任魏山忠任组长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分残缺。C. 要做事就难免犯错,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错误进行区别、评估、分辨,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并列不当。D. 日前,一家名为“悟空单车”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退出市场,共享单车行业也正式奏响了洗牌的序幕。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状元笔记”缺乏使用价值,购买“状元笔记”也只不过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的自欺欺人

②美联储作为美元的印钞机构,它相当于全世界的“央行”,所以美国加息与地球上所有居民休戚相关

③丢弃教育理念,无底线地肆意娱乐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旦知识被粉饰得目无全牛,后果将不堪设想。

④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韩剧为何能在中国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这和中韩悠久的文化渊源是分不开的。

⑤张大千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⑥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罢,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方式,文字更应被重视和承载的是思想深度与文化厚度。

A. ③④⑥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

(2)屈原《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谣言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马说》中写出千里马遭遇悲惨的句子是“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出  郭(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注】①出郭:此诗为杜甫由成都城郭回归草堂时所作。②故国:指洛阳。③他乡:指成都。④鼓鼙(pí):军鼓,此处暗指北方吐蕃的侵患。⑤旧乌:杜甫草堂前树间有乌鸦栖息,为邻日久,故云“旧乌”。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傍晚所见,凄清的寒霜,压抑的天空;“逐望低” 三字的意思是天宇随目光入远而变得低沉。

B. 颔联由远及近地写盐井上空晚烟沉沉,雪山西侧夕阳惨淡,进一步展现萧瑟暗淡的意境。

C. 颈联转写故乡安史之乱余波未平,蜀地吐蕃之患又生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处于万方多难的忧叹。

D. 主体部分“远烟”与“斜景”并写,“兵马”和“鼓鼙”相对,一正一反,凸显悲喜交加。

E. 尾联写夜幕降临,江城的羁旅之人又将和草堂树间的乌鸦相共悲啼,其诗情集于一“啼” 字。

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抒发“乱世悲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湛,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既而辞去,湛送至门。

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子承嗣。

(选自《晋书》卷七十五)

【注】①隤(tuí)然,柔顺随和的样子。②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③山涛、魏舒:均为西晋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B.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C.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D.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取的,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父母逝世后,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要守孝三年,期满脱下孝服。

C. 尚书郎,官名,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入台第二年即为尚书郎。

D. 出,京官外调之意,属于官职变化的专用词。与“出”相对的“入”,则是指地方官到京城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初,王济瞧不起王湛这个叔叔,吃饭时不把佳肴放到王湛面前,而王湛从容地面对。

B. 才气高超豪迈的王济对王湛产生了恭敬之情,源于叔叔剖析玄理微妙而有奇趣。

C. 王济感叹自己三十来年不知道家中有叔叔这样的名士,愧疚之余,送走了王湛。

D. 王湛其实并不痴傻,他善于相马又是一名骑马高手,而且对深奥的《周易》很有研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2)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川剧恋(节选)

落花时节,我望着名画《父亲》沉思……

这幅画的作者自白奋斗目标:让世界知道,中国除了黄河、长江,还有大巴山。

我的抱负较小,没有全球意识。半生积累,十年奉献,只是想让国内的青年——奢望了,再降个调子——只想让川内的部分青年明白:除了电影、电视、流行歌、迪斯科之外,还有值得一看的川剧。说起来是菲薄的愿望,做起来是登天的难题。发射火箭上天空,吸引青年看川剧,两者哪样更难?实践结果,似乎是后者。

秦琼卖不掉黄骠马,顽童奚落,怨得谁来?怨十年浩劫导致了民族文化的断裂,怨小字辈狂妄无知,不识祖国瑰宝,家乡明珠……

怨艾无济于事,青年无动于衷。他们离了川剧,文娱选择甚多,活得优哉游哉。而川剧失去青年一代,势必活不了多久,别无选择。那么,我呢,可有自家的选择余地?我一百次打算改行,一百零一次恋恋不舍——川剧:孕我的胞胎,养我的摇篮。川剧: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课堂。

她与我形影相随长达半个世纪,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她对我的陶冶,我受她的影响,写出来,将是一部沉甸甸的书。

当年她像海绵一样,吸峨嵋的秀色,取剑门的雄姿,借青城一缕幽,偷巫峡三分险。她敢于盗走神女峰的云雨,才形成与神女媲美的艺术高峰。她的绝妙,她的丰富,她的天然蜀籁,地道川味,早已化入我的潜意识。就连我“荒诞”的思维方式,和笔下这点幽默,也来自她的遗传基因。

川剧:大堰河,我的保姆!川剧:在人间,我的大学!从大堰河走来的诗人艾青,从人间大学毕业的文豪高尔基:你们最能理解我的回眸乡思。

我像儿时扮演过的孽龙,回首处——二十四个望娘滩!但我没有奔流到海,而是像一部台湾影片中的小孩,跑向无人问津的古庙,缠绕于被人遗忘的母亲膝下,唱一支纯情儿歌……那电影插曲风靡了红男绿女,我眷恋川剧的呼声,却少有青年应和。

我不得不向川剧母亲进言:您的更年期到了,创造力减退,排他性增多,很难吸收新鲜血液。妈妈:原谅我直言尖锐,原谅我孝而不顺。

我背靠传统,面向未来;身后是川剧,眼前是青年。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头青!背靠着看不惯后代的倔老太!我把最难伺候的老少两极揽过来一起伺候。

我力图调节两者的隔膜,增添几分理解,缩短几寸代沟,搭一座对话的小桥。

我一戏一招,时而向祖宗作揖,时而向青年飞吻;一招侧重于此,一招侧重于彼;探测两岸的接受频率,寻视双方的微妙契合点。

惨淡经营的小桥,是一弯残虹,还是一道怪圈?甲说我是川剧的吴下阿蒙;乙说我是当代的弄潮戏妖;丙说我一窍不通一塌胡涂一团漆黑一无可取;丁说……谁识寸草心?我将拙集《苦吟成戏》题赠远方朋友:育我者巴山蜀水,知我者浦江秋雨。

黄浦江,余秋雨,年轻的教授:是您识破我的佯狂,拂去妖气,揭开鬼脸,还我“稳妥的改革者”的本质。您以犀利的眼光,严密的逻辑,层层推理,滔滔雄辩,指出“魏明伦的意义”是在戏曲危机时刻开拓了一片传统精神通向现代化观念的“中介天地”。这片天地虽然中不溜儿,总算争取了一部分“不观之众”。

小伙子大姑娘破例接近川剧舞台,坐下来问一问青红皂白,看一看生旦净末丑,听一听昆高胡弹灯。逐渐被吸引,被打动,禁不住为演员技艺喝彩,替人物命运担忧。观后纷纷来信,畅谈感受,索要剧本,并且打听我的下一招。更有难忘的奇迹,曲终人不散,青年蜂拥台前,形成啦啦队,连续呼唤幕后人出场“亮相”,渴望瞧一瞧川剧作者是何模样!莫等闲轻视这声声呼唤。

请宏观审视,这是空谷足音,是川剧界的共荣,是咱们这个古老剧种有可能适应青年观众的一声信号!信号的余音,溶进我的恋歌……

信号告诉人们,当代青年具有可塑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铁板。那么,川剧呢?您能否以自身的变革去适应下一个历史阶段的文艺风云际会?您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生存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呢?

川剧:如果您强化铁板性格,请去凭吊比铁板更僵硬的恐龙化石、悬棺古迹、夜郎遗址……

妈妈:如果您要恢复青春,请继承发扬您的优秀传统——海绵精神!

(摘自《魏明伦短文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说与“发射火箭上天空”相比,“吸引青年看川剧”似乎更难,从社会背景看,十年浩劫的确使巴蜀青年无法感受到川剧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B. 文章围绕川剧之恋,聚焦戏剧人生,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川剧的炽热情感,是对心爱的川剧“依恋不舍”的真诚表白。

C. 在写到自己的“抱负”与“奢望”时,作者用“半生积累,十年奉献”这个整句,形象地表达了“川剧恋”的真挚情感。

D. 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川剧受到冲击的深深隐忧,更有他对川剧的用心呵护,却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以罗中立的名画《父亲》开篇,在赞颂画家远大目标时寄寓了他对川剧的依恋之情和要让川剧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

B. 文中借用“秦琼卖马”的典故,抒写对川剧正处于困窘境地的真切感受,又通过引用“吴下阿蒙”的成语,抒写人们不理解作者对川剧的“依恋”而有所嘲讽的深沉感慨。

C. 作品行文思路十分清晰,如写到人们对川剧对作者种种误解和非议时,就及时引出黄浦江畔的余秋雨,为后文写作者难以找到川剧观众作有力铺垫。

D. “信号的余音,溶进我的恋歌”,以新颖的通感、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执著于川剧创作、依恋川剧艺术的深挚情愫。

E. 本文语言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聚集“川剧恋”抒情时,语言传递的情感深沉真挚;二是围绕“川剧恋”叙写时,语言则表现为严谨中透出幽默、深情里凸显智慧。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以“川剧恋”命题的多重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