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

B. 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C. 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其中“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耆”指古稀之年,“耋”指七十至八十,“期颐”指一百岁。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把握。题中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C项,“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古代是指主管教育的官员和政府任命的老师;D项, “耆”指花甲之年。答案为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 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深孚众望的人。

B. 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 此次城市建设博览会上,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所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设计的这个模型是西安的缩影,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使人们钟爱的意象之一,在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一句,词人借月抒发了亡国之恨。

(2)《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阙  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 “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 “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 “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②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③,考验首服④。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⑤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节选自《三国志 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太祖:曹操的庙号。③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④考验首服:拷问认罪。⑤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D.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2.下列对文中后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汤不过数种”中的“汤”指“汤剂”。它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四肢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意思相同。

B.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的“辟”,应解释为“征召”,不能理解为“躲避”。

C.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中的“节度”指(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D. “谷气”即“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多种经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术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 华佗医术高明,性格倔强,不畏权势,不喜逢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医。

C. 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倡导体育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国养生医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被杀害,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