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每处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的“没有文化”和下文的“文化就是”这一解释来看,第一空应从什么是文化的角度作答。由上文的“素质”和下文的“不是从网上得来”“有了这个底蕴”“上网不怕”可知,第二空应从“好的素质是从哪里来”的角度作答。第三空自然是从读书的角度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的聆听!

B. 现在我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他们都是从上届毕业班中直接蹲班下来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王教授理解深刻,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解释,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我收获很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

②上周六败走抚顺之后,甲A赛程刚好过半,鲁能泰山队战绩差强人意,年初制定的冲三甲,争第一的目标眼看着已成镜中花水中月。

③泰军队同时和中、美、日都有甚多交流,因此很多国人以为中国在泰国军内也有影响力,这其实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

④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作家这行饭,提起笔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⑤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价格低,辨别难度高,消费者尤其是网购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⑥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与《论 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非子在《五蠹》里说“是以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表明了应该立足现实,从世界出发解决问题。

(3)《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上低洼之处的一杯水无法浮起杯子一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 诗人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 “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 “并”“尽”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