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诗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的“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颔联的意思是:自从分手以后,便像两块随风飘浮的浮云一般飘荡不定,逝去的光阴如同流水一般,不知不觉已经十年。这一联抒发了岁月蹉跎(或:十年阔别)的伤感。 2.(1)通过神态描写(“欢笑”)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2)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颔联”“ 意思”“ 心情”。答案应该包括含义和情感两个部分。颔联借“别后”“ 十年”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关键点“‘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欢笑”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就职。

B. 以病免还,躬子孙耕农为养    率:率领,带领。

C.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请:请示。

D. 子孙改之    听:听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 “孝廉”, 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合称孝廉。

C. “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

D. “主簿”, 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是指太守的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咨至孝有道,侍奉并竭力保护老母。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遇盗贼来抢劫,害怕惊吓了母亲,便先到门口迎接强盗,并道歉求情,盗贼被感动。

B. 赵咨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虽然做过太守,但因病免职后,亲自种田养家糊口;计算时间领取俸禄;临终,嘱咐旧吏朱祗、萧建等后事要从简。

C. 赵咨善于避祸,保全自己。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后来,朝廷给予他议郎一职,他也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到任。

D. 赵咨名重当时,极受尊重。荥阳县令曹暠为了拜访赵咨,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可见,赵咨受到当时人的极大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对语文教材修订的思考

杨  丽

对学生时代语文课文的回忆,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件乐事。《丰碑》中身落白雪的军需旅长的凛然与无私,朱自清《背影》中老父亲爬月台时的心酸与伟岸,《少年闰土》中深蓝夜空下那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十一二岁的捕猹少年的机灵与果敢,让我们一遍遍感受着民族精神、亲情、友情的震撼人心。看,这些少时课本上的文字,都已经根深蒂固于青年人的成长中,成为构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作为他们精神根基的一部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次学生语文教材的修订都会掀起一阵大讨论。不论是2013年对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替换,还是2014年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对《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的删除,或是如今对《谁勇敢》一文的撤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都引起人们的议论,对这些修改,除了诟病或挑剔,显然也有一些积极的解读。如避免学生理解偏难、减轻学生负担、为避免学生盲目勇敢导致受伤、更契合现代和谐社会导向、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然而,这些修改到底该不该,进步还是退步,还都需要专家或使用教材的师生来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教材没有几十年不变地原地踏步。

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或倒退复古,都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发展。用心的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辨的精神,而不是寻章摘句或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中国梦的实现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青年基础。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对蕴含思想深度的文章的选择和解读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教材编撰部门、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要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我们也不必因为教材选择而焦虑。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精神力量的渠道绝非只有教科书这一条。背负着从少年到老年的精神塑造重任的,除了教科书,更有课外读物、历史文物、人生经验与阅历。我们对教科书,不必过分盲目信仰,但在删改上仍需要无比认真地对待。

对于极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单纯地“贴标签”,用好坏对错来评价。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主旨在与现实的摩擦中契合而又不契合,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看法在今天有了新的价值。教科书内容的更迭正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气质和价值取向。所以,教材删改争议越大越不能大意、随意。在部分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自己的教科书内容时,教育部门就要当好这个把关人。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当时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而这次的“换血”中,也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比重,让下一代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握紧青少年手上的“文化之根”,让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更加厚重的文化根基。

修订版教材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仍然值得人们期待。修订总是在争议之中不断完善的。彼时的真理也可能沦为此时的谬误,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与时俱进,步步完善。这样,既有利教育现状,也连接中国的未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6年5月25日,有修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碑》中的军需旅长,《背影》中的老父亲,《少年闰土》中的捕猹少年,让我们一遍遍感受着民族精神、亲情、友情的震撼人心。

B. 教材编撰部门、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

C. 只有用语文塑造全国人民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中国梦的实现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青年基础。

D. 用心的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2013年对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替换,如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都是为了避免学生理解偏难。

B. 2014年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对《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的删除,是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考虑。

C. 如今语文教材修订对《谁勇敢》一文的撤换,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勇敢而导致受伤。

D. 将《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是与时俱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辨的精神,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是语文教材的根本。

B. 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教材编撰部门对教材删改争议完全不必在意。

C. 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或倒退复古,都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发展,教材修订要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

D. 对于极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单纯地“贴标签”,用好坏对错来评价,因为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看法在今天有了新的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照顾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浙江嘉兴海宁市一对父母将自家的房车开到了学校门口的停车场陪读——孩子放学后,出校门不到100米就“到家”了。

一辆停在学校门口的“房子”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有人还将房车拍照传上网。微博上还有一个专设的投票,让网友选择是否支持这样的陪读方式。在参与投票的 101个网友中,有44.6%的人选择了不支持,认为这样太溺爱孩子了。但是父亲毛先生却不这么想:“孩子平时的成绩比较稳定,我们在这样做之前也征得了他的同意,我不觉得这是溺爱,我们只是想让孩子过得更快乐,让他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对他的支持。”

对以上的事情,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简示图,请根据该图,写一段话,揭示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意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缺氧是各种疾病极常见的病理过程。为了抵抗缺氧,_____。其中一种反应是释放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学物质,来阻止血管外渗,引起血管扩张,以减少组织损害。过去的研究虽然发现了这种反应,_____。此次,夏阳及其同事通过反复实验和血液成分分析,发现了导致这种反应的分子基础,它就是一种名为eENT1的红细胞蛋白,当人处于低氧环境时,它在人体内会降解,从而让腺苷可以在血浆内快速聚集,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