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抑郁症,电视台策划一系列公益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抑郁症,电视台策划一系列公益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阳光、倾诉、倾听、正式,围绕这些角度都可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为呼吁全社会关注抑郁症电视台公益活动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宣传语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目的,标语口号往往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本题答题时只要围绕阳光、倾诉、倾听、正式,围绕这些角度都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图是郝延鹏创作的漫画《彼此》,请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并解读漫画寓意。要求9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魂

冯骥才

倘若你生长在故乡,那份乡情乡恋牵肠挂肚自不必说;倘若你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对故乡,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数年前,我应邀与几位作家南下访游,依主人安排,途经宁波一日。车子一入宁波,大家还在嘻哈交谈,我却默然不语,脸贴车窗,使劲向外张望着,好像急于想抓住什么,好跟心里的故乡勾挂一起。此时我才发现心里的故乡原是空空的。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面对祖父与父亲的出生地,为何毫无感应?

啊,故乡原本只是我的一个符号——籍贯!

我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第一次。我渴望与故乡拥抱和共鸣,但我不知道与故乡的情感怎样接通。好似一张琴闲在那儿,谁来弹响?怎么弹响?

下车在街上走走,来往行人的宁波话一入耳,意外地有种亲切感,透入心怀,驱散了令我茫然的陌生感。

我很笨,一直没从祖父和父亲那里学会宁波话。但这特有的乡音仿佛是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家乡的民歌,伴着我的童年、少年。那时,来串门看望祖父的爷爷奶奶们,大都用这种话与祖父交谈。父亲平时讲普通话,逢到此时便也用这种怪腔怪调插言谈话,好像故意不叫我听懂,气得我噘起小嘴抗议。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便逗我,哄我,依然还说那种难懂的宁波话……这曾经让我又气又恨的宁波话,为什么此刻有如施魔法时的咒语,一下子把依稀的往事、把不曾泯灭的旧情、把对祖父与父亲那些活生生的感觉,全都召唤回来,逼真地如画一般地复活了?

在天童寺,一位老法师为我们讲述这座古寺的经历。他地道的宁波口音,使我如听外语,全然不懂。我便仔细去端详这法师的仪容,竟然发现他与祖父模样很像:布衣布袜,清瘦身躯,慈眉善眼,尤其是光光的头顶中央有个微微隆起的尖儿。北方大汉剃了光头,见棱见角,或圆或平;宁波人歇顶后,头顶正中央便显露出这个尖儿来,青亮青亮,仿佛透着此地山水那种聪秀灵气。我觑起眼睛再感觉一下,简直就是祖父坐在那里说话!

祖父喜欢用薄胎细瓷的小碟小碗吃饭。他晚年患糖尿病,吃米都必须先用铁锅炒过。他从不叫我吃他的饭,因为炒过的米少了养分。宁波临海,这里的人吃起海鲜精熟老到。祖父吃清蒸江螺那一手真叫空前绝后,满满一勺入口,只在嘴里翻几翻,伴随着吱吱的吸吮声,再吐出来便都是玲珑精巧的空壳了。每次吃江螺,不用我邀请,祖父总会令人惊叹又神气十足地表演一番。然而,祖父,如今你在哪儿呢?我心头情感一涌,忽然张开眼睛,想对老法师大喊一声:爷爷!

奇怪,祖父是在我十岁那年去世的,三十年过去了,什么缘故使我隔着岁月烟尘,如此动情地呼叫他呢?

是我走到故乡来了,还是故乡已悄然走进我的心中?

前两年,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忽有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华侨同胞到宾馆来访,见面先送我一本刊物,封面上大大地写一个“冯”字。原来是此地冯氏宗亲会的成员。华人在海外,组织各种同乡同族会,彼此守望相助,可剖肝胆。每每同乡同族人有了难题,便一齐合力解助;若同乡同族人有了成就,也同喜同贺。一位冯姓长者对我说:“你是咱冯家的骄傲啊!”

我看见坐在侧面的一位老者,清瘦,文弱,似曾相识,心有所动,问道:“您家乡在哪儿?”

“宁波。”他一开口,便带着很重的乡音。

我听了,随即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老家也在宁波。”

他马上叫起来:“现在就是一家,我们好近呀!”随即急渴渴向我打听故乡的情形。多亏我头年途经故乡,有点见闻,才不致窘于回答。他一边听我讲,一边忽而大发感慨:“全都不一样了,不一样了……”忽而冲动地站起来,手一指叫着:“那是我去捉过鱼的地方!”然后逼我讲出更多细节,仿佛直要讲得往事重现才肯作罢。

这老乡情不自禁把座椅挪到我身前,面对面拼命问,使劲听。可惜我只在故乡停了一天,说不出更多见闻。但我发现,我随便扯些街道的名称、旧楼的式样、蔬菜的种类,他也都视如天国珍闻,引发他一串串的问题、感叹或惊叫。他脱口吟道:“今时明月他乡客,旧地故人往日情。”我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

我怕冷落了他人,才要转换话题,那些人却笑眯眯摆手说:“不碍事,你再给他多讲讲吧……”

他们高兴这样旁听,直听得脸上全都散发出微醺的神气,好像与我的这位老乡分享着一种特殊的幸福,那便是得以慰藉的乡恋。

此时我多么像在家人中间,张张陌生的面孔埋藏着遥远的亲切。我想象着在哪里曾与他们相关相连,唐宋还是秦汉?我想起在黄河边望着它烟云迷漫、波光闪耀的来处,幻想着它万里之外那充满魅力的源头。同种同族,同乡同姓,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源头感。

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1.文章开篇作者问“倘若你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对故乡,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在文章中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这种感觉的?

2.本文第二部分中详细描写了天童寺的老法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根据文本信息概括作者认为相牵连的生命密码有哪些。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二项是

A. 初次来到宁波,作者却毫无心灵感应,他不禁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

B. 作者儿时觉得宁波话怪腔怪调,到故乡后,却觉得乡音入耳,格外好听。

C. 对三十年前去世的祖父的思念,使作者心中萌生出的故乡情愈发强烈了。

D. 作者对故乡宁波并不熟悉,只好杜撰些见闻来应付海外同乡急切的打探。

E. 作者强调自己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陌生与隔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王羲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短歌行》曹操)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

(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的“此中人”该怎么理解,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有筹略。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  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宫            谒:晋见

B. 帝引手无忌颐        扪:抚摸

C. 三子皆朝散大夫    擢:提拔

D. 无忌厉色        折:挫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功第一                帝密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

B. 必欲立                非社稷

C. 遣无忌阴召房玄龄        待夷狄至,可击

D. 以无忌太子太师        帝欲立武昭仪

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B. 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C. 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D. 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性通悟,博涉书史

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

③臣谓按甲存信便

④谨奉诏,异议者斩

⑤宜速即位

⑥无忌固言不可

A. ①② ⑥    B. ②③ ④    C. ①④ ⑤    D. ③⑤ 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李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息了祸乱。

B. 长孙无在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即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

C. 在是否趁突厥内乱对其开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致力于和平,只有敌军进犯我边疆时才应予以还击。

D. 长孙无忌始终反对立武昭仪为后,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坚决不让步。这让武后怀恨在心,终被逼上吊自尽。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

(2)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

(3)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