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的“凤凰”形象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 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 2.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概括凤凰鸟的特征,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手法和情感综合考查类试题。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艺: 即儒学“六经”,具体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太史令:秦朝开始设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

C.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为人谦虚,洁身自守,辞谢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B. 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及制作过程的精细、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说明介绍。

C.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地震发生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 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张衡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下面小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 雪

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选自《光明日报》有增删)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电影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

B. 微电影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但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 微电影最早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有的是个人的一些随性表达,有的已经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D. 微电影近两年发展很快,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短片大赛、微电影节等许多活动,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

2.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

A. 《大雨》融入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 《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 《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 《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电影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传统的电视传播平台上播放,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 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 微电影篇幅虽小,但不影响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D. 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潮。网友和观众纷纷称赞:在 “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包围下,这样的文化类节目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节目策划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节目宗旨就是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校“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回答问题。

选书的信息渠道

认同率

所读书的内容

认同率

自己逛书店、图书馆

68%

时事政治

17.4%

老师、朋友推荐

12.1%

文学历史

15%

媒体广告、书评

17.7%

娱乐休闲

32.5%

家长要求

2.2%

武侠言情

35.1%

 

 

[注] 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上表反映出的某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两个心理特点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建设消费社会很多年里一直是政府的目标,但近年来中国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外部消费社会。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很强,但_______,只好到外部消费。从各种名牌包包、服装到技术含量高的马桶盖、电饭煲和感冒药,_______,这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巨大讽刺。中国商品在质量、品牌等方面存在着瓶颈,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