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阅读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作品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2.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陆的潇洒豪放。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题干“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应该抓住诗歌中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诗歌前四句,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直接描写,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后两句,借西邻叙述陆的行踪的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申之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民至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不违农时,不可胜食。

C. 黎民不饥不寒。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

A. 五亩之宅,之以桑

B. 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 弃甲曳兵而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5.翻译: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荀子•劝学》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6)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秦论》中秦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国藩曾被人诬陷坐了大狱。坐了狱,就得吃狱饭。狱饭可不是好吃的。头一天,狱卒给曾国藩送来一盆狱饭。狱饭散发着浓烈的异味,曾国藩直想吐,索性将狱饭掀翻了!第二天,狱卒又给曾国藩送来同样一盆狱饭。饿了一天一认的曾国藩,突然觉得狱饭没有什么异味了!于是,端起饭盆慢慢地吃了起来。第三天,送狱饭的狱卒来晚了。曾国藩不住地向门外张望。送饭的狱卒终于来了,曾国藩竟早早地伸出手将狱饭接了过来。猛然,他感觉狱饭特别可口香甜!事后,曾国藩感叹道:“狱饭人生令我顿悟——人生没有吃不下去的苦啊!人在苦水中泡一泡,喝着白水比蜜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      ,例如气候。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更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      。只要气候有差别,      。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遍增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