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4)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

(5)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街小雨润如酥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的重点字词有“竞”“寥廓”“萧”“庇”“酥”“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岂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宠,告其兄,其兄上告文静反,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与众人等,家无余财,诚不能无少怨。”帝曰:“文静此言,反心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晋阳宫监裴寂               善:交好

B. 文静俄李密姻属系狱           坐:因犯……罪

C. 无嫌                       其:一定

D. 今天下未                     靖:安定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D.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B. 刘文静深受李世民器重。刘文静认为李世民能成大业,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

C. 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与裴寂争执,结下仇怨。

D. 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李渊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石,刘文静最终被冤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袁行霈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 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岭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节选自《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1.下列关于李白以气夺人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B.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C.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D.李白诗歌的气奇表现为超凡的创造力,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气壮则表现为 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B.李白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他笔下那咆哮愤怒、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C.李白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的这种精神

D.李白一直以积极态度去对待困难、挫折和打击,并以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回避了苦闷和忧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因为前人的忽略,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但在李白的吟咏之下,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B.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C.与后世一些诗词中的相比,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

D.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气壮,在于其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人格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司马迁《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然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古代室内的座位,首先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向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充分显示了项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个性特点。

D巴金,原名李尧棠。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分别是《家》《春》《秋》,爱情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还有散文集《随想录》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无礼于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夫晋,何厌之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群臣侍殿上者

沛公安在

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大王来何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②⑤/③⑥/④⑦⑨/⑧⑩

B/②⑤⑩/③⑥⑧/④⑦⑨

C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

D①④/②⑤⑩/③⑥/⑦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