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拨”“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 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 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 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B. 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

C. 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 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 金幼孜敢于直言进谏,但未必都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 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 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2)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选择的道路

[美] 欧·亨利

两个强盗冲下陡坡,审慎而迅速地穿过树林。驰进一个原始的荒凉的峡谷。在这里,鲍勃·蒂德博尔的坐骑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岩石上打了滑,摔折了前腿。他们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

“哦,我想你那匹小野马暂时驮得动我们两个人。”乐天派的鲍勃回答说,“路上一见到马,我们就征用一匹。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可不是吗?看钱上的标签,一共三万,每人一万五!”

“比我预料的少。”鲨鱼多德森说,用靴尖轻轻踢着钞票捆。接着,他沉思地瞅着他那匹跑累的马的汗水淋漓的肋腹。

“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他慢吞吞地说,“我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

“我也这样希望,”鲍勃无忧无虑地说,“不过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博利瓦的脚力很健——它能把我们驮到可以换新坐骑的地方。妈的,鲨鱼,我想起来就纳闷,像你这样的一个东部人来到这里,在这些横行不法的勾当中居然胜过我们西部人。你究竟是东部哪里的人?”

“纽约州。”鲨鱼多德森说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嘴里嚼着一根小树枝,“我出生在厄斯特县的一个农庄里,十七岁的时候,从家里逃了出来。我来到西部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当时我挎着一小包衣服,沿路走去,想到纽约市。我打算到那里去挣大钱。我觉得我能行。一天傍晚,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我琢磨了半个小时,终于选择了左面的一条。就在那天晚上,我遇到一个在乡镇旅行演出的西部戏班子,我跟着他们来到了西部。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

“哦,我想你结果还是一样。”鲍勃·蒂德博尔愉快而不无哲理地说,“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

鲨鱼多德森站起来,靠在一株树上。

“我真不愿意你那匹 栗毛马摔伤,鲍勃。”他又说了一遍,几乎有点伤感。

“我何尝愿意,”鲍勃附和说,“它确实是匹快马。但是博利瓦准能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还是赶紧上路为好,对不对,鲨鱼?我把钱装好,我们上路找一个妥当的地方吧。”

鲍勃·蒂德博尔把抢来的钱重新装进帆布袋,用绳索扎紧袋口。他抬起头时看到的最扎眼的东西,是鲨鱼多德森手里握得四平八稳的、对准他的四五口径的枪口。

“你不了解,鲍勃,”他叹了一口气说,“你那匹栗毛马摔折了腿,叫我多么难过。”

刹那间,多德森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

鲨鱼多德森疾驰而去时,他眼前的树林似乎逐渐消失;他右手里的枪变成了桃花心木椅子的弯扶手;他的马鞍奇怪地装上了弹簧,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的脚并没有踩在马镫上,而是安详地搁在那张直纹橡木办公桌的边上。

我告诉各位的是这么一回事:华尔街经纪人,多德森——德克尔公司的多德森做了个梦,梦醒时睁开了眼睛。机要秘书皮博迪站在他的椅子旁边,嗫嗫嚅嚅地正想说话。

嘿!皮博迪,”多德森眨着眼睛说,“我准是睡着了。我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有什么事吗,皮博迪?”

“特雷西-威廉斯公司的威廉斯先生等在外面。他是来结算那笔艾克斯·淮·齐股票账目的。他抛空失了风,你大概还记得吧,先生。”

“对,我记得。今天艾克斯·淮·齐是什么行情,皮博迪?”

“一元八毛五,先生。”

“那就按这个行情结账好啦。”

“对不起,我想说一句,”皮博迪局促不安地说,“我刚才同威廉斯谈过。多德森先生,他是你的老朋友,事实上你垄断了艾克斯·淮·齐股票。我想你也许——呃,你也许不记得他卖给你的价钱是九毛八。如果要他按市场行情结账,那他就得倾家荡产,变卖掉一切才能交割。”

刹那间,多德森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

“他得按一元八毛五的行情结账。”多德森说,“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在鲍勃的坐骑受伤之后,他们杀了它。杀马是多德森早有的预谋,为下文独吞赃物作了铺垫。

B. 两个强盗对博利瓦的脚力有所讨论,鲍勃的意图是急于想和多德森一块逃亡,而多德森对马更多的是同情。

C. 多德森凶相“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两次提到说明他是什么样的人,完全由本质决定。

D. 小说使用了“欧·亨利式”结尾,小说结尾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这一意想不到的结果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小说主人公多德森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前半部分写多德森的强盗之梦,后半部分写多德森的经纪人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圳——“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85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相关键接】

    ①他(用有光)说:“每次到北京图书馆去借书,总要绕道去看看儿童阅览室,看到孩子们拥挤在一间大屋子里,那么认真地阅读注音读物,使我高兴得要掉下眼泪!……”周先生对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读周有光书的人越多,中国越有希望——张森根先生访谈录》

    ②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剌,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

    ——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作于104岁)

    ③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

    ——《中国槛联报》2017年第三期(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周百科”的美誉,真可谓实至名归。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到:“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突出其晚年的酷爱阅读。

B. 周有光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人和禽兽,文明和野蛮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强调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

C.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汉字将成为统一的文字,并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D. 周有光“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他的思考就是反思个人思想友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3.周有光身上具有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看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走上了专门化道路。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确定。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万,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获得深刻说明。尽管柏拉图排斥诗人的合法地位,但他的思想确实始终富有“纯洁的诗思”,而且,历史生活实践也在不断证明着这种思想的原创性和独特的生命活力。由于思想和情感分属不同领域,确有根本性区别,因而,纯粹的哲学史,往往给予人异样的错觉,仿佛哲学家都超越了人的情感。从他们的非哲学性叙述中,不仅能够获得哲学性体悟,而且能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格精神、生存勇气和文化气度。

亚里士多德彻底抛弃了思想与科学中的“诗性因素”,使哲学表述获得了自身的思想逻辑,从而形成了纯粹的对话形式。思想获得这种逻辑形式,虽变得确定,但这种思想的理解与接受,也因此变得困难。思想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背离了诗性的智慧,这实际上让情感的领地由文学家独占了。一部分哲学家既然热衷于“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就只能双向思维了,即在作纯粹逻辑思考时,就以“诗性智慧”作些调节,而在进行诗性思考与表达时,又不得不赶紧回到纯粹逻辑思考的领地,因此,内心的冲突,在这种智慧表达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从中可以看出,散文与哲学之间,具有亲密而紧张的关系。一方面“诗性”使“哲思”充满魅力,另一万面又阻止哲学变成“纯粹的思”,扼杀了枯燥的概念的强权。相对而言,对人类思想产生广泛影响的,仍是那些葆有诗性智慧的思想家。

(摘编自李咏吟《创作解释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更看重散文的诗学和美学意义。

B. 散文话语表达的主调必须是情感表达,散文要求情感和思想的关系是自由和谐的,真正的散文不应是有思想而无情感的。

C. 在表达散文思想的时候,庄子会发挥借助形象、寓意间关联的特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表达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概念。

D. 孟子在说理时并不回避人性的善良、崇高等情感因素,若是在表达思想时抒情性再强些,就会使《孟子》更具感染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虽然诗人的合法地位受到柏拉图的排斥,但“纯洁的诗思”却使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原创性和生命活力,并从未离开。

B. 在纯粹的哲学性叙述中,我们常常会产生哲学家都超越了情感的错觉,并不能真正懂得他们的人格精神、生存勇气和文化气度。

C. 纯粹的对话形式摆脱了情感因素对思想表达的影响,使思想变得明确而肯定,但也使对话形式自身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

D. 所有热衷于“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哲学家,在作纯粹逻辑思考或者进行诗性思考与表达时,都不免会有内心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中有哲理,哲学中也有散文,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有着内在性,并通过思想与情感之间最本原的生命亲近表现出来。

B. 诗歌和散文对中国古代思想一直发挥着涵养的作用,所以最终思想虽然与诗性分离,但仍葆有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

C. 亚里士多德彻底抛弃了思想与科学中的“诗性因素”,使思想走上了科学的专门化的道路,是西方文化史中的文化英雄。

D. 虽然思想最终背离了诗性智慧,但有些思想家仍然可以借助“诗性”使“哲思”充满魅力,对人类思想产生广泛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