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去看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去看病,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臵。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臵错了吗?!‛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没有被动让座,结果座位权利被道德绑架所凌辱。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 动车让座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第一,女儿没买到坐票,也是挺无奈的一件事。不过,动车不像城市的普通公交,有时坐着需要三五个小时还不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座‛成风,估计道德成本就会高到吓死人。第二,坐动车不像坐公交,用网友的话说,既然没有座位,‚那你能不能买一等座?能不能买商务座?实在不行,可以坐迟一点有位臵的那趟撒‛。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过是一个问题:道德行为,不是膜拜的‚神龛‛,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温暖。几站路,让一让,又何妨?但几小时的路程,高价买的车票,也要逼着被人‚让‛,这就过了‚力所能及‛之槛,让座这种小小的美德行为,就成了成本高昂的‚义举‛。凡人可以效仿小善,英雄才会‚大义凛然‛。说起来同样是让座,但动车上的让座,显然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借鉴的‚小善‛那么简单。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臵不议。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 ‚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的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动车上拒让座,谈不上什么错,更犯不着之责。我们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联想部分,要求考生集中针对材料中的“这件事”,说出独到的 多层次的“道理”来,让读者感动与信服。大可不必再去整段整段背诵“作文素材”了。可见,“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强调考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与理性表达的能力。 它与时评的写法相似,大致可以按“引——议——结”的结构来写。它抛弃了“新材料作文”的“联想名事”部分,但它的“议”部分比“新材料作文”的“议”更 复杂些:新材料作文的“议”是简单的议论分析材料,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议”,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地提出独到的论断,并展开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 质。具体来说,开头“引”,即:概述材料,提出观点有鲜度(新颖独特)。中间“议”(可分三段),即:就事论理,分层论述有深度(分论点清晰独到,阐释理 由合理合情)。结尾“结”,即:引用名言,归结全文有力度(引用名言,点到为止,不展开论证)。要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 养独立的理性思维。可以这样说,高质量的作文来源于独特深刻的思想,而独特深刻的思想来源于精到的阅读与思考。所以,考生备考不妨多关注争议性大的社会新 闻,阅读一些时评文章。 材料要求“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可见角度宽泛,思维开放。材料涉及的人物有老人、女儿、女大学生、让座的中年男子,其中主要是女儿与女大学生之间因为让座的事起了争执,对于两人的言行,各有道理,褒贬不一。 从女儿的角度:老人出行,家人应早做准备,她只买到半程的坐票,是她自己的责任;对于要求让座,如果别人同意,应心存感激,如果被拒绝,也无权责怪,因为这不是别人的义务;她却要求“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这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 从女大学生的角度:她拒绝让座并觉得委屈,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分,“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争取自己的权利也无可厚非,社会伦理本不应该用道德绑架来维系;但也要意识到,让座是一种美德,作为年轻人要有爱心,要体现美德。 从中年男子的角度:发扬了传统美德,为年轻人做了表率。 从老人的角度:因身体状况理应受到尊重,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也要顾及他人感受,体谅年轻人,可采用合理的做法达到相互尊重。 参考立意:①让座是一种美德,是爱心的体现;②爱心不要被道德绑架。③献出爱心不必以伤害自身利益为代价;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等。⑤维护权利重要,爱心更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秦,将焉取之

B. 今太子之,请辞决矣

C.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D. 拔剑撞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同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 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C. 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

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

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

④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⑤“农业先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各级政府必须从国家安全的高度上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⑥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2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引导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929年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C.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

D.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E.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简要分析。

(3)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望岳》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日光照射,峰峦明暗变化,表现泰山的高大巍峨,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②《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歇之后突然变得激愤昂扬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