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文化心理学蕴涵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若隐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文化心理学蕴涵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若隐若现,有如雾中之花,迷雾重重中若想拨云见日,就必须拥有一套好的研究方法。

B. 中国的历史是一幅漫漫长卷,有过恢宏灿烂的华章,也有过百余年的山河破碎、丧权辱国。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正是从这苦难中拉开帷幕的。

C. 黄苏向来稳重少言,今天,父母前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他兴奋喜悦,还当众唱了一首歌,这可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D. 特朗普不管能否兑现他的承诺,陷于困境中的美国民众都需要这样的强心剂,需要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

 

A 【解析】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丧权辱国”后没有中心词;C成分赘余,“破天荒”和“第一次”重复;D语序不当,“不管”放到句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加点烦恼珠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晚会给与会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美轮美奂的场景布置,还是精妙绝伦的节目表演,都让人叹为观止。

②每天晚高峰,许多人因急于回家,地铁明明已经站满了人还硬往上挤,乘客只有重足而立

③《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似乎很难确定。有人认为其内容荒诞不经,但有人认为它是远古的地理书。

④当今网络流传的许多穿越小说,篡改史实,胡编乱造,毫无文采可言,确定让人不忍卒读

⑤中国古代的许多隐士往往是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怡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5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出陋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而暗含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于《离骚》中感慨自己择路不慎,迟疑之后又欲回头,于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陶渊明“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异曲同工。

(3)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表现山涧奔流、山石滴落的奇景,烘托出山势陡峭、蜀道险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今属上饶)期间。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②指汉代将军李陵。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 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 上阕连用“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

D. 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 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为左右所盅,命番僧锁南绰吉出入豹房,内官刘允迎佛西域。十数年间糜费日甚,流谤道路。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实太监崔文等为之。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导陛下至此,使贻讥天下后世,文可斩也。”疏入,报闻。

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后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宜严究治,绝祸源。”帝不能从。其后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

历兵科都给事中。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卒于家。

(选自《明史·安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B.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C.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D.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二朝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其共同职权为监察、弹劾内外百官。他们品秩虽不高,权力却不小。

B. 吏部、刑部皆为古代官署。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各部主官为“尚书”。

C. 斋醮是一种道教仪式,“斋”原意指齐和净,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更衣,不染不洁之物,以示祭者庄诚;“醮”的原意是祭,指法事的程式、礼仪等。

D. 阙常指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修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被视作帝王宫廷的代表。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磐忠于职守,直言敢谏。步入官场后,他积极指出皇上过失、斥退奸佞小人。他的意见,皇上有时听取,有时却置若罔闻。最终他被革职为民,死于家中。

B. 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他与同僚揭发主事霍韬倾轧言官为求自保的恶行,又看穿御史杨百之替张仪鸣冤的险恶用心是替宦官张锐翻案。

C. 安磐坚持正统,反对邪教。他认为武宗当年热衷礼佛、皇上如今执迷道法都是受了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均带来了空耗国力量、百姓怨声载道的恶果。

D. 安磐清醒警觉,颇有远虑。他反对恢复酷吏王邦奇的职务,认为应当防微杜渐,来回追究,如果让王邦奇嚣张得志,发生后患。后来的情况果如他所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

(2)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情圈

这两口子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年。

男的叫古正风,四十来岁,眉粗、鼻高、身体壮实,见人一副笑模样。妻子叫刘秀姑,肤色黑,但眉目清爽。他们是雨湖公园的合同工,古正风在花木队侍弄树圃、花坛,每月工资一千八百元;刘秀姑在清洁队打扫亭阁、厕所,每月一千五百元。

雨湖公园很大、很美,又处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天天都是游人如织。为上下班方便,这两口子租住马家巷的两间小平房里,一间是卧室兼餐厅,一间是厨房,不到四十平方米。租金很便宜,每月六百。房东叫马绍祺,他家有一个独立的院子,出租小屋不在院中。古正风只在交房租的时候,才去马家院,交了租金不坐不喝茶不扯闲话,转身就走。

在马家巷住了大半年,他们除了认识房东之外,巷中还有三十来户人家,几乎不打交道。他们觉得很寂寞。在乡下,一个村的人都知根知底,没有不认识的,东家做寿,西家结婚,都会闻讯而至,帯上一点礼物或礼金去表示心意,邻里关系鱼水情深。俗话说:“人情是把锯,锯来又锯去。”真是一点也不假。

古正风对妻子说:“城里人有他们的交际圈,我们被隔在外面,既然我们想在这里长久地生活,就得把自己融进去。”

妻子问:“人家不请,我们能厚着脸皮上门送礼?”

“我们不是认识房东马绍祺吗,这个老爷子很热情,巷里人有什么喜庆事,请他知会我们一声。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我们去送礼,别人会赶我们出来?”

不久,巷口的李家孙子结婚,给各家送了请帖,只是没有送到古家。马绍祺遵嘱,把这件事告诉了古正风。古正风喜饱了,买来包封,特意在里面放了一百元钱(乡下一般只放四十元),去了李家。

李家人满脸是笑,接过包封,说“愧领了!我们过去没有人情来往,所以没送请柬给你,请多多包涵。明天中等的喜酒,请你们全家光临。”

古正风夫妇吃过这一回喜酒后,巷里的男女老少对他们刮目相看了。他们认为这对外乡人重情重义,不小气,应该高看一眼。老人亲切地叫他们“小古”“小刘”,同龄人称他们“古哥”“古嫂”。

古正风和刘秀姑的心,像泡了一汪蜜水。

谁家有个喜事,都会正经地把请柬送上门来,不送就觉得对不起古正风夫妇。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真是至理名言。

乡下的“人情”大概有婚丧、乔迁、生子、做寿等几大项,但城里又多了许多项,如干部荣任新的职位;孩子考上了大学;知识分子职称晋升……都要设宴招待邻居、好友,被邀请的人自然不能空手去。更奇怪的是,城里人过生日都下请柬。古正风觉得这是乱了规矩。俗话说“生日无请。”古书上还说“寿者为尊。”说白了,谁的诞辰都不能主动请人来吃寿宴,唯我独尊,指令人家来拜寿是失礼。凡至亲好友,会记得寿者的诞辰,主动上门庆贺的。城里人居然不知道这个规矩,怪!

一天刘秀姑说:“我俩每月工资三千三百元,除去房租六百、伙食纲和其他费用一千元,应存下一千七百元。可现在每月送人情就得七八百,一连几个月了,这怎么好?”

古正风愁锁眉头:“我原想进入城里人的人情交际圈,现在看来,我们还不够这个资格。这繁多的礼尚往来,农村人还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承受不了,往后的日子还长,人情是把锯,锯伤的是我们自己。”

“那怎么办?”

“我们得去暗暗地寻一处出租房,要离马家巷远一些。”

过了些日子,古正风从乡下把父亲接来了,说要在城里为老人做七十大寿。

古正风到各家各户去送了请柬,这叫“入乡随俗”。

巷子里的人家都很高兴,表示一定来为老人拜寿。何况,古正风早有人情在前,他还是第一次请大家去捧场,大家自然是都乐意去,送的礼金也很客气。

寿宴过后,一天夜里,古正风先让约请来的搬家公司把东西运走。然后,一个人去了房东马绍祺家,说是一个亲戚有多余的房子,邀他们去免费住。这当然是谎话,但他说得有情有理,令人信服。待交情房租,古正风向马绍祺双手抱拳,说:“马老,多谢你照顾,我们后会有期!”

望着古正风远去的背影,马绍祺依依不舍,突然发觉自己年老记性差,刚才忘记问古正风新家的地址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选材贴近现实,以古正风夫妇与城里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城乡之间在人情观念和经济状况上的巨大差异,颇具讽刺意味。

B. 文章用大量语言描写来突出主人公古正风的性格特点。从“伸手不打送礼人”“多谢你的照顾,我们后会有期”等,看得出他是一个能言善道、处世圆滑的人。

C. 古正风反感送请帖请人参加寿宴,认为这样做是失礼,但是最后又借为父亲办寿宴挨家挨户送请帖,然后辞别。这实际上是乡下人最终无法融入城里人情圈的无奈之举。

D. 文中的城里人最初不与古正风夫妇打交道,后来在古正风送礼之后便热情起来,“小古”“小刘”“古哥”“古嫂”叫的亲切,这前后变化足见城里人的势利。

2.乡下人到城市打工、生活,城市人情圈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心理,请结合文本梳理古正风这种心理的变化过程。

3.文中两次出现“人情是把据”,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处俗语各自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