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爬墙虎 祁云枝 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爬墙虎

祁云枝

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

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咋好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许了我的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步一串脚印,一步染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西墙上,留下一串串赛跑的脚丫子。

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上的样子,是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色很简单,只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分。真佩服爬墙虎,算得上高明的艺术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强。

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叠盖着绿。

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分之一。一阵风过,顺溜的碧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

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用手掌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蜒。

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墙虎起名字的人,只三个字,就切中了“命脉”,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

当秋风漫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点从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一股脑儿诉说出来。“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如花非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

当抒情诗片片退去,透出笔走龙蛇般的枝干,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构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墙上……

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挂”。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流进心里。

炎炎夏日,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瞬间像是被爬墙虎举着的绿色“小扇子”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

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层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眼里,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

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到多高,但它的生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可以是三十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的。

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织成浑厚的“挂毯”,消噪、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呢!

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

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度呢,都不怎么开空调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来表现内心的情感,由风吹碧叶联想到细浪和叮当作响的音乐,流露出对爬墙虎的喜爱。

B. 深秋时节,其他植物都已萧条,而爬墙虎却一墙飘红,作者即景引用“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惊喜。

C. 文章引述资料介绍爬墙虎的相关知识,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突出了爬墙虎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D. 文章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化为暗线,行文脉络分明。

2.爬墙虎哪些方面让作者佩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这篇散文以张阿姨的话作结,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C 2.①佩服爬 墙虎是高明的艺术家。它挥毫自然,皴染传 神,用色恰当,创作出了一幅动态而富有美感的画作。②佩服爬墙虎蓬勃向上,充满能量,永不停歇的精神。作者认为爬墙虎是能量的永动机,努力向上、向前蜿蜒,在任何环境中它的脚步都不曾停歇。③佩服爬墙虎充满诗意(意趣盎然),有灵魂的质感。 3.①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通过张阿姨的不同感受,突出爬墙虎的实用价值。②首尾照应,使结构圆融。由张阿姨种爬墙虎开头,以爬墙虎生长茂盛以及张阿姨对爬墙虎的喜爱结尾,形成了圆形的结构。③丰富文章的内涵,使爬墙虎形象更丰满。 【解析】 1.试题分析:“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主要从是高明的艺术家、充满能量、充满诗意的角度作答。 3.试题分析:主要从和前文的关系角度分析“对比”的手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照应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升华主旨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 《论语》中的“山节藻税”,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山水田园为目标的建筑美,既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又重在给人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

D. 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的园林布局,体现着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 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C. 因为中国建筑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所以它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而不是每礼拜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

D. 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3.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 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 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C. 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D. 崇圣寺三塔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主塔千寻塔居中,由远近二小塔拱卫,雄伟壮观,反应了历史上当地人们对佛教的崇敬,也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未来科学家”评选活动如期举行,程序也同往年一样。杨为栋独立报名参与全市的评选竞争。学校在网络上知道杨为栋参选后,当即在全校发布信息,要求全体师生珍惜“一人一票”的机会,参与第一轮的网络投票活动,全力帮助杨为栋同学入选晋级。杨为栋的父母群发短信,请亲友帮忙投票。杨为栋父母的亲友投支持票后,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和微信红包,发动朋友投票;杨为栋父母的部分亲友还向朋友要来身份证信息,以朋友的名义代投支持杨为栋的票。第一轮的网络投票活动结束,杨为栋以票数第一的结果获得竞争资格。即将进入“作品展示”第二轮选拔,也有可能进入最后一轮“现场答辩”竞争的杨为栋,最后选择了放弃。学校、亲友表示疑惑或不理解。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右边是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该标识作为中国文化志愿者的统一标志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___               。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___ _           ,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衔接恰当且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滨海中学的李老师向“市政府应急办”微信公众号反映:滨海中学校门口两旁的人行道长期被周边住户停放的车辆占用,导致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只能被迫行走在机动车道上,险象环生。              。十分感谢!

A.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好这一问题,不得有误,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B. 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市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尽快解决占道问题,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C. 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D. 如果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必定感激涕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