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________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________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________在战场上严重失利。________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________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A

如果

因此

进而

/

只要

B

因为

甚至

因此

C

如果

甚至

/

如果

D

如果

因为

进而

所以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首先要辨明句间关系,这是填写关联词的依据。第二个句子的内容,从“可以海阔天空”到“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应该是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第①空应填“而”这一关联词语。第②空前后是因果关系,后面是原因,可以确定第②空应填“因为”。“可能带来较大损失”与“战场上严重失利”构成递进关系,可以确定第③空应填“甚至”。第④空后面的句子是一个结论句,可以确定第④空应填“因此”。“只求稳不求进”到“就成了‘空想家’”构成假设关系,可以确定第⑤空应填“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高峰是来北京务工的河南农民,起初他推着三轮车卖白薯,后来经人介绍在朝阳无限社区做了保洁员。10年来,除上班外,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清理社区的死角、小广告、厕所,下雨天还会清理下水道。晚饭后,义务巡逻到零点以后。刮风下雨从来没间断过。他还发起组织了“河南在京环保志愿者服务队”。2010年李高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根据政策,今年4月,李高峰落户北京。李高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更让我坚信,做好人,就一定有好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意思,为《咬文嚼字》杂志创拟一则广告词。

我好,我优秀,你却不订不看,当然是你的错。而如果我办得不好,无啥看头,甚至枯燥无味,那当然是我的错误喽。我们说,优秀来自自信,自信才会出优秀。《咬文嚼字》是深知此理的。

广告词:

 

查看答案

为弘扬汉字文化,穗城中学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为配合组委会的宣传,请你根据右边的漫画,给下面的内容续写一段文字,作为大赛的宣传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句式整齐。

纤笔承传统,虽然书写缓慢,却能意兴悠悠;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设计的日常

朱 锷

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丛书”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在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引自(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原研哉建立了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

B. 本文开门见山,从“设计是什么”讲起,借助轻松愉悦的讲述方式和丰富生动的实例,和读者一同探讨了设计是什么的问题。

C. 设计师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和职业培训,而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偶然得到的灵感。

D. 在与原研哉的作品对比中可见中国设计尚处在较为低级的起步状态,与日本的设计文化和理念相去甚远。

E.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方面涉及设计,可以说生活离不开设计,而设计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2.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世界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主要设计理念。

3.这篇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中“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是原研哉的名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这句话也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等),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艺术、数学等)这一概念”,请举例说明这样推断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