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论。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论。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透过现象谈本质,每个角度不超过40字。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在某市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智慧漫谈”的精彩讲座。互动环节中,有听众提问道:“今天听您的讲座,主办方安排市领导坐在第一排,公务员坐在正当中,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一票难求,还只能坐在旁边、后面,对此您有何评价?”这个极为尖锐的问题一经抛出,主持人随即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之境;易中天先生则以其惯有的幽默风格回答道:“主办方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吧!此语一出,全场笑声一片,市委书记带头为之鼓掌。

 

①主持人(或主讲人)需要智慧来应对听众提出的尖锐问题,用幽默化解现场尴尬,使各方皆大欢喜。 ②普通听众对主办方的座位安排提出质疑反映出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值得全社会反思。 ③政府官员和市民一起聆听专家讲座,和民众共同接受教育,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答对1点得2分:角度1分,观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要注意题目要求的评论角度,根据新闻内容,可以评论的人有易中天、主持人、主办方、听众(包括市领导、公务员、一般买票的普通民众),这些评论的角度有了,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怎样的评论才是“透过现象谈本质”,如果能联系现实想一想,即听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多联系现实追问,答案的方向就明确了。本题解答误区在不能透过现象谈本质,只是泛泛而谈,比如大谈特谈易中天的智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揣摩下面文字内容和句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以史比镜,或冠以资治。历史好像一座孽镜台,能照出我们做事的前因后果与是非功过:谁创下千秋基业,惠及子孙后代;①      ,殃及后代子孙。历史也像一本医案,记录着国民的疾病与健康、症候与结果:人们看了未必能找出去病除根的良方,但至少可以看出些卫生保健方法,②      。历史又像是一座路标,③       :这里是连续的转弯,需要减速并谨慎驾驶;那里是平坦的大道,但也不能太快,防止平路上的倾险。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  ①  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惕和对抗,②  ,它对东方的态度和策略,  ③ 没有那么复杂——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  ④   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  ⑤  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

 

A

那么

同时

所以

/

B

/

所以

因而

就是

C

那么

倒是

只是

D

那么

所以

/

同时

倒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 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 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集中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回暖持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从当日中国金融市场波澜不兴的表现中可略见一斑

②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 ,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③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④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⑤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A. ①④    B. ②⑤    C. ①③    D. 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3)《诗经·关雎》中用“               ”和“                 ”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