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鞭缰 洪孟春 在我老家,管买牛、卖牛的中间人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鞭缰  洪孟春

在我老家,管买牛、卖牛的中间人叫牛鞭缰。牛鞭缰是七爷的职业,准确地说,只能算兼职,因为七爷世代务农,主业是农民。

七爷在十里八乡名气挺大,这源于他的绝活儿。人们把牛牵到跟前,他只要打量几眼,赶着牛就地走一圈,就能说出这头牛大致的体重、脚力,以及对拉犁耕地的熟悉程度等等。他还可以左手扯着牛鼻子,右手揭开牛嘴巴,并把手伸进去,在里面摸索一番,然后准确地说出牛的年龄。这一招,人们最为佩服。每每这时,人们都很惊奇地问七爷:“不怕牛咬你?”

七爷总是嘿嘿一笑:“不会的,一物降一物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里各家各户种田犁地,都靠牛。隔三岔五的,东家要买牛,西家想卖牛,自然少不了七爷。七爷从买卖中收取一点佣金,贴补家用。七爷收佣金挺随意,遇上家庭困难的,七爷心软,给点也行,不给也行。在那个全靠从地里刨食的年代,还能做一份兼职,比普通农民多挣一些活钱,七爷很知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好日子总让人羡慕。不少人看着七爷过得挺滋润,就想拜他为师。可七爷没答应。七爷自有他的想法。他不是不想收徒弟,只是没到时候。当时,十里八乡,牛鞭缰就此一家,别无分号。同行多了,活儿自然就少了。七爷是想,等他老了,做不动了,再收个徒弟,怎么样也得把牛鞭缰的衣钵传下去。

那一年,七爷五十五岁。正值春耕,村里石伢子的父亲突发急病,死在秧田里。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剩下孤儿寡母,石伢子娘让石伢子去求七爷把家里的牛卖了,给他爹办后事。

石伢子把事一说,七爷却犯了难:现在正搞春耕,谁会买牛呀?要买的都在春耕前买好了。可石伢子家等钱办丧事,孤儿寡母的,怎么办?

七爷回到家的时候,主意就有了。他把家里仅有的八百块钱存款取了出来。七爷是这么盘算的:这牛自己买下来,先把钱给石伢子家送去,等他们办完丧事,搞完春耕,再把牛牵回来,另找买家。

七爷的举动,对石伢子一家无异于大旱逢甘霖。事后,石伢子娘带着石伢子,专门登门道谢。一进门,石伢子就跪在地上给七爷磕头。石伢子磕头的时候,石伢子娘掏出一个包封,求七爷收石伢子做徒弟。面对母子渴望的眼神,七爷有点心动。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可以是可以,但现在不行,如果真想学,就过两年吧,反正,伢子还小,不耽误。”

师没拜成,石伢子娘只好狠下心,让石伢子跟着他堂兄去城里搞建筑,做小工去了。

七爷做梦也没想到,自石伢子之后,再也没有人找他拜师学艺。随后几年,找他买牛卖牛的也越来越少。刚开始,七爷纳闷儿,难道是石伢子找他拜师时心太狠,遭了老天的报应?每每想起这事,七爷就愧疚,觉得对不住石伢子他娘。七爷一直在心里期待,石伢子哪天突然回来,找他学艺。七爷甚至想,哪怕一分钱的包封也不收。

令七爷没想到的,不止是村里的牛越来越少,压根儿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一个个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老人体弱,没力气用牛耕地,要耕地时都请田耕机。可七爷觉得,还是牛耕的地好,深耕,细活,水稻的产量也要高很多。所以,七爷一 直坚持养牛。后来,七爷家的牛成了村里唯一的牛。

不用牛耕地也就罢了,更让七爷郁闷的是。既然有这么先进的田耕机,总该好好种 田了吧?可不是这回事,原来水稻都是种双季,可现在基本上只种一季了。有些人家甚至连一季也不种,直接抛荒。七爷看着心痛。

七爷六十六岁那年,也是春耕时节。一直在家守寡的石伢子娘突然被石伢子接到城里去了。村里传说,石伢子当包工头发财了,在城里买了房子,讨了堂客,家里的责任田也不要了。还听说,连户口也迁到城里去了。 

七爷听到这些消息,心里空落落的。吃饭都没胃口。过了几天,竟然病了,又过了几天,竟然死了。七爷临终前说:“牛鞭缰……没人学,事小,田没人种……”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在我老家,管买牛、卖牛的中间人叫牛鞭缰”开头,不仅开篇自然点题,解释了牛鞭缰这一职业,而且表明七爷的故事是真人真事。

B. 七爷为当年石伢子拜师学艺的事心里愧疚,又怕遭了老天的报应,所以就想要收石伢子为徒,弥补当年的过失。

C. 七爷对牛的习性非常熟悉,他敢把手伸进牛嘴巴,并不怕牛咬他,这表现了七爷看牛的本领高强,更彰显了他的大无畏精神。

D. 作者叙写七爷临终的话言简义丰,交织着七爷困惑、心痛和失望的情绪,读罢令人唏嘘,又让人深思。

2.七爷临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简要分析。

3.“牛鞭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D 2.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造成大片的土地荒芜,农村空壳化。许许多多的农村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退出了历史舞台。七爷的遭遇便是这些变化的缩影,而这也正是社会变革正在经历的阵痛。 3.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刻画人物的作用,七爷形象主要通过“牛鞭缰”表现出来的。象征作用。“牛鞭缰”象征传统的技艺和工艺精神。④表现主题作用。借“牛鞭缰”的消失,揭示了社会变革。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本题要求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本题A项,“真人真事”说法不正确。小说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等于真人真事;B项,“遭了老天报应”是七爷揣测没人跟他学艺的原因,想要收石伢子为徒,也是怕手艺失传;C项,“彰显大无畏精神”的说法不正确。只能说明七爷胆子比较大,不怕被牛咬,并不能因此“彰显大无畏精神”。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问七爷临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七爷临终前说的话是“牛鞭缰……没人学,事小,田没人种……”。答题时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以前人们争抢送自己的孩子来跟七爷学牛鞭缰,而后来,确切说是自石伢子之后,再也没有人找他拜师学艺。随后几年,找他买牛卖牛的也越来越少。之所以没人找七爷学牛鞭缰,买牛,原文也有交代“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一个个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老人体弱,没力气用牛耕地,要耕地时都请田耕机”“更让七爷郁闷的是。既然有这么先进的田耕机,总该好好种 田了吧?可不是这回事,原来水稻都是种双季,可现在基本上只种一季了。有些人家甚至连一季也不种,直接抛荒。七爷看着心痛”特别是以前的石伢子,把“娘接到城里去了。村里传说,石伢子当包工头发财了,在城里买了房子,讨了堂客,家里的责任田也不要了。还听说,连户口也迁到城里去了”,这些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脚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年青人进城打工,只留下老弱),造成大片的土地荒芜,农村空壳化。许许多多的农村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比如牛鞭缰)无人继承,退出了历史舞台。七爷的遭遇便是这些变化的缩影,而这也正是社会变革正在经历的阵痛。所以 才会“牛鞭缰……没人学”。但是七爷说“牛鞭缰……没人学,事小,田没人种……”还同时表达老人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农村的天地大片荒芜所表现的担心。 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牛鞭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本文的题目是“ 牛鞭缰”,文章以“牛鞭缰”为线索,围绕“牛鞭缰”这项传统技艺,刻画了七爷这个善良、大胆、有点自私,同时又对传统技巧和传统农耕怀有特殊感情的老人形象,来表现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脚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年青人进城打工,只留下老弱),造成大片的土地荒芜,农村空壳化。许许多多的农村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比如牛鞭缰)无人继承,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主题。在文章中,牛鞭缰不再只是一项管买牛、卖牛的职业,而是传统的技艺和工艺精神象征。所以“牛鞭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刻画人物的作用,七爷形象主要通过“牛鞭缰”表现出来的。象征作用。③“牛鞭缰”象征传统的技艺和工艺精神。④表现主题作用。借“牛鞭缰”的消失,揭示了社会变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乡坤到乡贤

在传统农业社会,常常以“乡绅”或者“乡贤”来称呼乡村中的精英人士。明末清初的颜茂猷说:“乡绅,国之望也,家居而为善,可以感郡县,可以风州里,可以培后进,其为功化比士人百倍。”(《官鉴》)乡绅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结构有关。自秦到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地方的行政机构设置到县一级为止这一点基本上没变。县以下的乡村,其直接的管理事务都由乡绅来完成。能够担任乡绅这一角色的,通常是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威望以及文化修养的长者。这一传统的乡村自治方式,被称为“乡绅政治”。在国家意志传达到普通乡民的过程中,乡绅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这样的权力结构与当时的农业自然经济及组织能力是相适应的。传统乡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具备众所公认的道德品质。它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提倡的“贤人政治”。从本质上来看,下层的乡绅政治是上层贤人政治的延伸。孔子认为,国家、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联系的基础在于道德,从个人道德的完善开始,可以进一步推导出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贤人政治既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也是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上层统治者一直提倡个人道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但权力的本性也导致它无法在现实中落地生根。真正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只有中国传统乡村的“乡绅政治”。

传统乡绅的底层出身,使得他们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察民间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并进一步成为道德典范。这一套乡绅自治体制在小农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运行效果良好,使得传统的乡村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状态。乡绅是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他们在改善民生和谋利桑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乡贤。

乡绅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换而言之,如果皇权的力量深入到了乡村,则乡绅这一特殊群体根本不会存在。今天我们提倡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于当代中国的农村治理实行的仍旧是自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层政权设置已经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对村委会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是它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

新乡贤并不通过权威机构认定,也不由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他们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但又具有延续了传统乡绅的优秀品质。新乡贤从乡村走出,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之后,又以此回馈生养自己的乡村。他们不忘本,有担当,正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贤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新乡贤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不忘本、有担当的新的社会群体。

B. 在孔子看来,治国平天下宏愿的实现基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乡绅只能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来完善自身的道德。

C. 传统社会中乡绅可以把国家意志传递到民间,要实现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需要领先有乡绅参与的乡绅政治。

D. 乡绅能被政府、乡民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乡绅一方面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代表了当地乡民的利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乡村中有一定经济地位、社会威望和文化修养的长者常称为乡绅,他们在改善民生、为家乡谋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 乡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底层出身,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察民间的社会现实。

C. 作为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乡绅政治是真正能够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

D. 在当代中国农村仍旧实行自治制度的背景下,新乡贤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群体,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乡绅就必须具备众所周知的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质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架构。

B. 贤人政治在传统社会是道德和权利管理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是正想中的传统政治架构。

C.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比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政治更为完善和有效。

D. 传统的乡村社会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与乡绅的道德典范作用和我国古代社会实施的乡绅自治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09年初,中国推出“养狼战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即让更多教练和球员出国交流,或让外国选手到中国来训练,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水平,改变世界乒坛中国独大的局面。

材料二:在2017年乒乓球亚锦赛中,日本女选手平野美宇接连打败中国三大主力,继乒乓球世界杯后再次获得冠军,打破了中国队5连冠的梦想。许多国人开始怀疑中国乒乓球界推出的“养狼计划”,认为“养狼”威胁到了中国乒乓球的统治地位。平野美宇去年登陆中国乒超联赛,其教练中泽锐是中国河北人,于2008年加入日本籍。

对于中国乒协的“养狼战术”,你怎么看?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得脱离材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根据示例,概况下面“在一个组织中集体领导力理论示意图”所展示的结论。

结论:

①任务复杂程度越高,该组织的高管团队越体现出集体领导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集体领导力与高管团队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无数研究显示,最能预测“80岁以上的思维敏捷”的因素,_________。大脑是我们体内最耗能的器官,而运动不仅能改善大脑供血,让它平稳地得到糖分和氧气,还能调节血清素、多巴胺的分泌,让大脑宝石愉悦轻松的状态。_________,运动者的长期记忆、推理、专注能力等,统统胜出。假如你勤勉地使用身体,你的大脑就会越用越灵光。如果你坐在那里思索,_________,但长期看来却是在扼杀大脑。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方人那样,                                                      ,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

①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

②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

③把其看作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

④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

⑤而是把其看作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

⑥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

A. ⑤⑥①③④②    B. ⑤④②③①⑥    C. ③②④⑤①⑥    D. ③①⑥⑤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