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B. 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人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C. “十三五”期间要加大金融宏观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同时,将道德约束融人进去,改革现代市场发展下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D. 《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结尾加上“精神力量”;C项在“期间要”后加上“在”;D项偷换主语,“从而”改为“使我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字字珠玑,富丽堂皇,读来感人至深,只可惜辞赋虽佳,却终未能使汉武帝对陈皇后回心转意。

  ②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观道:“黄山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③今年春晚令全国观众耳目一新,绘声绘色的歌曲,行云流水的舞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④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滕泰受邀参加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针对目前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⑤中印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现在,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两国必将谱写出文明交流的新篇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引用。

(2)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以水喻愁,表现出诗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貝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 颔联中“未干”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

D. 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

E. 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

2.“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妃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虎翼卒刘庆告变,下更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时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初诸后,皆系祖宗谥,而真宗五后独曰“庄"。公绰曰:“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 而后曰 ‘庄’,非礼也 , 愿更为‘章’。”多施行之。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赠左谏议大夫。 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 , 多涉干请 , 喜名好进者趋之。 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节选自《宋史·吕公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B. 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C. 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D. 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常寺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B. 服指对死者表示哀悼而穿的丧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规定丧服的轻重,“服除”指守丧期满。

C.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谥号大多是用来褒奖死者行迹的。

D. 经筵是指汉唐以后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才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公绰关心百姓,积极向朝廷禀告民生疾苦。他将百姓因担心增加賦税而不养牛致使田地荒芜之事上奏朝廷,自此耕牛不再计入民产。

B. 吕公绰公正严明,严惩谋反作乱之人。他亲自审训查验刘庆案件,得知刘庆为邀功而诬陷他人,决定惩处刘庆以稳定军心。

C. 吕公绰懂得避嫌,不担任史馆修撰。他在父亲总领国史修编任务时,主动辞去史馆修撰职位,直到父亲死后才担任此职。

D. 吕公绰注重礼法,提倡以礼办事。他提议朝廷规范礼制,在谥号认定的问题上认为现行做法不符合礼制,需按章办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而后曰“庄”,非礼也,愿更为“章”。

(2)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屋顶上的猫

夏  阳

    春天就要来了。猫在不远处叫了起来。只不过那猫的叫声过于悲恸,类似婴儿般号啕大哭,里面夹杂着满腔委屈和无奈,无体无止,昏天暗地,用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让周庄的午夜烦躁不安。

    这对于居住在春来客栈的游客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飞机、高铁、大巴,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无非是想在这静夜安逸中枕水而眠,酣然入梦。可是,他们的美梦全让速猫叫搅乱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常住客退房搬走了,其他游客也是瞪着熊猫眼,纷纷向客栈的老板娘春兰表达自己的愤怒。春兰坐不住了,气呼呼地叫醒丈夫春来,去,你去说说你妈,养什么破猫,这客栈还开不开?未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想不到人老了老了,心思却不少。春来知道老婆的意思,无非是指前街的王二伯,和娘两人彼此意思很明显。最匪夷所思的是,王二伯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唉,公的,猫通人性。

    春来找到娘时,正是晌午,老人在隔壁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年关的阳光,饱满壮实,黄澄

澄的,笼罩着整个小院。老人窝在椅子上打盹儿,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猫。猫,灰不溜

秋,乖乖地趴在屋顶的黑瓦之上,也在打盹儿,偶尔也睁开一双黄溜溜的圆眼睛,瞅一眼老

人。猫的头顶,是天空,白云缱绻。

春来对娘说话的意思很简洁,赶紧把这罪魁祸首的猫撵走,否则游客会跑光了。一家人的吃喝,都指望这客栈嘞。临走,他也和老婆一样,小声嘀咕道,还是多为儿孙的脸皮想想吧。   

猫毫不理会这人世间的曲直,到了晚上,依然是午夜,依然号啕不止。开始是在屋顶,看见老人拿竹竿来赶,嗖地一声蹿入夜色茫茫中,毫无踪迹。待老人刚进屋,它又在河边的老树上,远离着人群灯火,于夜幕下继续它长夜难挨的哀鸣。老人追赶了几次,便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前世的老冤家,你把你那猫放出来会死啊?叹完气,关了灯,黑暗里一个人蒙着被子,呜呜地哭。不远处,猫在屋顶上叫得更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为渗人。周庄午夜的神经,在这猫的叫声里被无限膨胀,膨胀到让人的脑袋快要爆炸了。这次,不仪春来客栈顶不住了,就连住在周边凡末客栈的游客也是叉愤填膺。

    天还未亮透,老人还在床上睡觉,春兰就旋风一般闯了进来,一边用竹竿撵着猫打,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你叫,我让你叫!猫躲在衣柜上,泪汪汪地看着老人。老人拦住春兰,郑重地说,我保证,它今晚不再叫了。春兰将竹竿摔在地上,一边走出屋一边回头往地上吐唾沫,呸,不要脸的东西!

    又是晌午,老人和猫,一个在院子的椅子上,一个在屋顶,又是在晒太阳,偶尔,彼此时望一眼。老人默默地坐了好一阵,然后站起身,对猫招了招手。喵呜——猫亲昵地应了一声,奔老人的怀里。

    老人抱着猫进了里屋,坐在床上,拥入怀中嗯嗯嗯地哄着,像哄孩子睡觉一样。突然,老人一把扯过被子,捂在猫的头上,死死地勒住猫的颈脖不放。猫四条小腿拼命地乱蹬,蹬番蹬着,越来越慢。老人一迟疑,把手撒开,坐在床边大喘气。猫自个从被子里挣扎着爬了出来,一下子蹿上屋顶,缩在屋顶的瓦垄里,委屈地看着老人。老人忍不住泪水涟涟,一边哭一边埋怨不争气的猫:没事你瞎叫什么?没事你瞎叫什么?

    傍晚时,老人抱着猫出门了,她站在双桥上,对着河道尽头的一栋房子,忿忿地看了一眼,然后沿着河的另一头,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之中,走进了镇人民医院。

    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大夫听说老人要给猫找一种哑药,惊得不知所措。他不得不给老人解释,说这里是看人的医院,不看猫。看猫得去宠物医院。

    宠物医院?宠物医院在哪里?

    周庄没有,得去昆山,或者上海,您还是先去昆山找找吧,应该有的。

    按照大夫的提醒,老人抱着猫,坐上了开往昆山的大巴。大巴启动的刹那间,老人扬起头,默默地看着车窗外的周庄。

    世界在周庄的上空黑了下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感伤的、令人不安的氛围,这为后文对老人烦躁心理的描写作了 铺垫。

B. 小说中的游客在矛盾冲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把一只猫和一位老人推向了生存的绝境。

C. 小说中“猫通人性”一语双关,既实指生活中猫通晓人性,也反衬出春来和妻子不能理解老人内心。

D. 小说中王二伯并没有直接出现,但作者通过春来老婆的暗指和春来娘的抱怨将其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2.小说中有两处关于晌午情境的描写,有怎样的效果?

3.小说以“猫”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