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 ① 品种形...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   品种形态多种多样,   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科学家们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   发现某个星球上存在碳氢化合物,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   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   具备了适合的条件,就完全有可能演化成为生命。

 

A

尽管

/

只要

即使

除非

B

虽然

因此

如果

/

只要

C

即使

所以

/

其实

如果

D

/

并且

只要

况且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运用。“尽管……可……”与“虽然……但……”这两组关联词都表转折关系,“尽管……可……”侧重强调主观情绪,“虽然……但……”则侧重陈述客观事实。①、②处是在陈述客观事实,用“虽然……但……”这组关联词恰当。④处用“如果”,表假设关系。⑥处用“只要”,与后句“就”构成条件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这个名字对其他地区的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新疆哈密地区的人却是很熟习的。

B. 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

C. 互联网应建设“护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 今年春晚表现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尤其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歌舞小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④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②④    B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柳永的《雨霖铃》中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形容愁绪,或言愁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这是极言其多。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用“         ”两句代之。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 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 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 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 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信奎,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B.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C.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D.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朔望,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晦、既望。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既望指望前一天。

B. 理即署理,指本任官员出缺或离任时,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该职务。奉旨署理的官员办事权力与本任无异。

C. 乞留,百姓向朝廷请求挽留官员。官员可因百姓乞留而被朝廷提升官级,但仍留任原职。

D. 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 李信圭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人口稀少,每天又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

C. 宣德八年,李信圭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全部杂徭,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其他郡县也因此蒙受恩泽。

D. 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