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看,长城以北的广袤塞外风景依然绝美...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看,长城以北的广袤塞外风景依然绝美,走在路上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散发着远方的召唤和诱惑。每年七八月份,这里的旅游业都会进入一个旺季,物价高到完全不讲理,但长城内的人们,仍然源源不断驱车千里,来到这个和现代都市完全不同的,有完整天空、草原和森林的世界。但在牧民和猎民眼中看到的却不一样,他们能看到这里的草和去年相比的长短,草原上水泡子大小的变化,还有很多他们熟悉的细微的生活细节在消失,缓慢但确切地消失。曾经附着在原有经济结构上的生活方式,那些细节,和人的情感,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积成厚厚的软毯。这种消失因为自然环境的广阔美丽而更显伤感。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但让这片土地具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感。

1.根据上下文概括末句中加点字“它”指代的具体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很多原住民熟知的生活方式,生活细节和情感正在缓慢消失的现状。 2.①把正在缓慢但确切消失的细节、情感比喻为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的松针。②用“厚厚”显示了时间的堆积,表示出这种变化的时间长度。③松针虽然落了,但依然还留下了痕迹,这也显示出一种消逝充满了遗憾,虽然美丽却显得伤感。④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面对时代进步和少数民族命运悲歌之间的矛盾。⑤松针掉落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也表达出作者认为时代前进对于旧有格局的冲击是不可抗拒。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下文概括末句中加点字‘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此类题目比较简单,代词、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面,故可以到前面找出指代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从前一句来看,“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它”应是指“这种消失”,再往前找出“这种消失”指代的内容即可;“还有很多他们熟悉的细微的生活细节在消失,缓慢但确切地消失”“曾经附着在原有经济结构上的生活方式,那些细节,和人的情感,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积成厚厚的软毯”,依据这两句话概括。 2.试题分析:题干说的是“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这是分析“比喻”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都像兴安岭森林中的松针一样,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积成厚厚的软毯”,从文中来看,作者把“正在缓慢但确切消失的细节、情感”比喻成“经年累月掉落在地的松针”,“厚厚”表示这种消失的时间长度,再结合后面的阐释分析,“这种消失因为自然环境的广阔美丽而更显伤感。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消失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少数民族的命运悲歌,但它让这片土地具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京白最讲究    (1)  了。前些日子从南方来了一个愣小伙子来看我,忽然间他问我:“你几岁了?”我听了好不是滋味儿。瞅见怀里抱着的或手里拉着的娃娃才那么问呐。稍微大点儿,上中学的,就得问“十几啦?”问成人,就得问“多大年纪?”

京白另一大特点是    (2)    。常听人抱怨如今的售货员说话生硬——可那总比待理不理强呐。从前,你只要往柜台前头一站,柜台里头就会有人跑过来问:“您来点儿什么?”“哪件可您的心意?”看出你不想买,就打消顾虑说:“您随便儿看,买不买没关系。”委婉还表现在使用导语上。比方说,知道你想见一个人,可他走啦,开头先说:“您猜怎么着——”要是由闲话转入正题,先说声:“喂,说真格的——”就是希望你严肃对待他底下这段话。

京白里有些词儿用得妙。现在夸朋友的女儿貌美,大概都说:“长得多漂亮啊!”京白可比那花哨。先来一声“哟”,表示惊讶,然后才说:“瞧您这闺女,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

(取材于萧乾《北京城杂忆》,有删改)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花哨”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并解说“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比“长得多漂亮啊”“花哨”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台城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竞豪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                         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六代:即六朝,指在300年间先后在建康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③结绮临春:为陈后主修建的两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母子如初。

【注释】①寤:通“牾”,逆,倒着。②岩邑:地势险要的城镇。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④暱:同“昵”,亲近。⑤繄(yī):句首语气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            恶:讨厌,厌恶

B. 蔓,难也        图:图谋,谋取

C. 夫人将之        启:启发,启迪

D. 君何焉            患:担心,忧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之请制/遂母子如初

B. 先王制/况君宠弟乎

C.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己/段入

D. 谁曰不然/乐也融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有同意。

B.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姜氏多么让人讨厌啊!不如早点给她安排个地方。

C.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主的局面,您将怎么做?

D. 无庸,将自及。

4.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颍 考 叔 为 颍 谷 封 人 闻 之 有 献 于 公 公 赐 之 食 食 舍 肉 公 问 之 对 曰 小 人 有 母 皆 尝 小 人 之 食 矣 未 尝 君 之 羹 请 以 遗 之。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①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1)_________,(2)_________,封府库,而待将军。(3)_________,(4)_________。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_________。”

②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天才诗人,他有着非凡的自负和自信:“假令风歇时下来,(6)_________”。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李白举步维艰。在《蜀道难》中,诗人描摹了蜀道的空寂苍凉,“(7)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8)_________,愁空山”,渲染了蜀道的高峰绝壁,“(9)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借此抒发世道艰辛的感怀。由是,李白不得不用醉和梦去化解现实的失意寥落。他写下潇洒疏朗的劝酒歌:“人生得意须尽欢,(10)_________。(11)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12)_________。”他栖身于瑰丽雄奇的梦境中:“千岩万转路不定,(13)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14)_________。”由梦由醉,诗人得以暂脱世俗,深深地坠入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解放。因此,痛饮狂歌时,李白大呼:“主人何为言少钱,(15)_________。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16)_________。”南柯梦醒时,他一吐长安三年的愤懑之气:“(17)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像是他生命的组合。自从他唱着《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其漫漫人生旅途之时,明月便进入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月亮神秘,自由往来于浩渺的苍穹,“(18)_________,宁知晓向云间没”。月亮皎洁,洞照着李白的乐观与豁达:“俱怀逸兴壮思飞,(19)_________。”月亮多情,默默地陪伴着孤独的诗人:“(20)_________,我舞影零乱。”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赋予月亮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隽永的情感力量,正如唐寅《把酒对月歌》云:“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月诗能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