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英国诗人约...

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唐恩的诗句“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敲响”;更于其后写下引人思考的名句,“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在人与人的相守相望中,我们要强大自身,才能不一味依赖或攀附;才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凝聚起更大的力量。

就此,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爱无疆 波澜壮阔的海洋,由无数的小水珠构成,有些水珠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随波逐流,而有些水珠,引领着波浪前进,它们奉献、牺牲、闪耀成阳光下剔透的钻石,怀着对海洋深沉的大爱。那爱——无疆! 他无疑是一滴身处安稳之地的水珠,林觉民,他有着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娇妻,出身优越的他大可在安逸殷实的家庭中度过一生,可面对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现实,他将自己包孕于民主和平的大潮中,那封感天动地的《与妻书》是他大爱的宣言,离开小家,投身国家,他的光芒于阳光下得到展现,大爱无疆。 他总是那滴被众人膜拜的水珠,华盛顿,他带领美国人民驱逐英国殖民者,守卫了家园,之后他归隐了田园。然而一个随时可能被扼杀的国家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他深感国民之损失,正是自己之损失。于是,别农庄、立宪法、授总统,他殚精竭虑地为他深爱着的人民操劳。他的光芒在历史的潮流中熠熠生辉,大爱无疆。 每个人都是广袤大海中的一部分,无私付出,融入主流,历史将给予你肯定,但若畏畏缩缩,明哲保身,那么面对下一个礁石,在犬牙交错中被击得粉碎的终将是自己。 有人高高在上,一颗高傲的心日益骄固,毫不体恤人民的疾苦,于是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也烧了他自认为牢固长远的基业。 有人为了明哲保身,面对法西斯的暴行无动于衷,甚至不惜出卖小国利益,于是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不得不自吞苦果。 试问茫茫人海,究竟哪些与你有关,哪些又是无关呢?其实,从来没有与我们毫无干系之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头顶同一片蓝天,也面对着同样的未来。逃避,若选择逃避,棘手的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担当,若选择担当,前方必定是一条康庄大道。 真正的悲悯与大爱从来不设定疆界,结局无人预料,但过程可以改变,将自己投身于人类之中,未来会光明得多,心也会宽广得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旱灾让无数人饥渴难耐,当地震让孩子们流离失所,当天灾人祸一次次试图击倒我们时,请化为水珠,融入浩淼,绽放自我价值,坚信大爱无疆! 【解析】试题分析:英国诗人约翰﹒唐恩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考点定位】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技巧点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作文:

近几年,广场舞已成为中国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大妈甚至“舞出”了世界影响。一位外国大妈说:“很佩服中国大妈的自信和勇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不过伴奏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在我们国家,建筑工地都要测量噪音,违规是要受处罚的。”

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时评类的文字。

要求:明确你的观点;至少从两个方面评论;联系两个典型而鲜活的实例。

 

查看答案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副对联写的是哪位南宋诗人?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关于“潮汐车道”的文字,提取三个关键词语,且必须是四字短语。

道路交通存在一种“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相反。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潮汐车道”解决方案,即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相反。但通常情况下交通道路标志是固定的,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车道可变呢?交警可根据现场交通情况,通过手持遥控器,控制可变分向行驶车道标志随时调整车道行驶方向;也可以提前在程序中输入固定标志转换的时间,由它自动变换;控制中心还可以通过仪器监控路口路况。适时使用远程控制手段对标志牌进行控制;也可以将隔离带变为通过遥控器控制的可移动隔离带……国内最早实施这一缓解交通拥堵手段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此后石家庄、杭州也相继开通“潮汐车道”。而交通拥堵状况最严重的北京,也在今年9月12日开通了首条“潮汐车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声

胡念邦

①有—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②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③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④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⑤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晚的落寞与荒凉。

⑥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

⑦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合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⑧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种什么声音。

⑨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⑩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从对笛声的“遗忘”写起,笔端满蓄愧疚、追悔与遗憾的情绪。

B. 饭菜简陋,人们却尤为“郑重其事”,老街居民的生活态度甚是可贵。

C. 贫穷、矮小的三胜面对老街的伤口吹奏欢乐的乐曲,他是勇敢无畏的。

D. “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笛声响起,老街的温暖是作者心灵的安抚。

E. 本文的语言真切细腻,隽永如诗,若流淌的溪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

3.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

4.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砯崖砖石万壑雷。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

(7)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

(9)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