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

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百花盛开, 绚丽多姿, 花枝影绰, 光影摇曳 ,写出了美好绚烂的春色,以乐景衬哀情(反 衬),写出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 2.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欢情减少。(1) 明是伤春, 实则自伤 。(2) 表达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 、自己年华已逝 、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 。 【解析】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分析诗句的作用要明确诗句的位置是开头还是中间、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题根据注释“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结合时代特点可得出景物虽美但故国不在的悲哀之情。因此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2.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的“永夜”“恹”“少”“空”“为报”“草草”“可怜”“老”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庭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 ___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至___族,而君___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太后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张释之为廷尉,文帝出行,有人惊乘舆马,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罚金。上怒,释之曰:“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颜师古谓:“言初执获此人,天子即令诛之,____事即毕。”

唐柳浑为相,玉工为德宗作带,误毁一銙,工私它玉足之。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予谓张、柳之论,可谓善矣,然张云“上使使诛之则已,”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斯一节未为至当也。

节选自《容斋五笔》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人犯跸,罚金          当: 应当

B. 是法不于民也            信:取信

C. 帝乃太后许之。          白:告诉

D. 工私它玉足之            市:买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盗先帝器           ②吾属廷尉者欲至  

③而君    法奏之        ④    事即毕

A. 乃    其    以      之    B. 乃     之      以     其

C. 其    之    为      乃    D. 以     其      为     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释之和柳浑作为执法者都能贯彻有法必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张柳二人据理力争能够成功,还因为都遇到了贤明的君主,可见,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法令之上。

B. 张释之认为即使犯同样的罪,也要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C. 柳浑认为,皇上当时可以杀了玉工,如果把他交给有司,有司一定会佯装调查才行。

D. 《容斋五笔》 认为张柳二人依法论处的行为固然可敬,但言语上也有失当之处。

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2)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

(3)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 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 “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B.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 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 “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 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D.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 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________就业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形成。

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不________敷衍,不打折扣,不讲得失,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③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A. 扶持    推托    熟视无睹    B. 扶持    推脱    习焉不察

C. 扶植    推托    习焉不察    D. 扶植    推脱    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影碟  掉书袋  叠床架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 亲睐  势利眼  分庭抗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 坐镇  座右铭  鞭辟入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宣泄  泊来品  厝火积薪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