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

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

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

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

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

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和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雾里的彩虹。

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的树。

1.“我”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

2.“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

3.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

(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

4.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

 

1.①绿化树站立在街道两旁吸收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②种子落在水泥地上,繁殖遭到遏制;③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换它们;④种子被随意采摘并被带到乡下。 2.①由于街道的翻修,新的绿化树取代了老街上熟悉的法国梧桐,新的绿化树还没有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让“我”失去了对居住的城市的亲切感;②“我”原有的记忆是和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有关的,它们的消失,也让“我”失去了对城市的记忆;③“我”和新种的绿化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心灵感应,由此带来对树和城市的陌生感。 3.(1)老树和老街一起成长,它们相互依存,老树见证了老街的历史。(2)春天,悬铃木毛絮飞舞;夏天,悬铃木又带来浓荫。不同的季节悬铃木有不同的形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4.对城市里绿化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命运的关心;对随意更换老街上的绿化树,致使城市“失去记忆”行为的谴责;对以前长满法国梧桐、季节分明的老街的深深怀念。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确定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再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即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一段讲到了“我”对老街上法国梧桐的记忆,“我”对代替法国梧桐的绿化树的印象等。“变得陌生”一般是因为不熟悉或事物发生了某些改变等,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1)句,“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主要指老树与老街互相依存,见证彼此成长历史的关系。(2)句,从上文看,老街上的悬铃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形态,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作答本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写到了新栽的绿化树、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记忆中的老街以及老街上的梧桐树。对以上人和物,作者有着不同的感情。考生可结合一些抒情句等探究其丰富的感情。 点睛:①把握小说的情节从情节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发展变化;②紧扣小说的人物看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还是假恶丑;③关注小说的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的主题看作者的情感色彩、观点倾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8)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唐六赴举

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1)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御史又劾府宰相指,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上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②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③编敕:将皇帝的命令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用:因为

B. 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者                原:推究

C. 御史又劾府宰相指                          希:迎合

D. 未尝听人请                                属:通“嘱”,嘱托,请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孙公任同判尚书刑部之前,主事者常常到中书省去请示案件如何判决,而孙公到任后却可以独立判断案件,依法审理,无需向上请示。

B. 孙公向皇帝上报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有理,并且向开封府尹称赞孙公。

C. 戎州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不缴纳物税。州县无法抓捕,就私自逮捕他们的亲属,孙公上奏朝廷请求释放向吉等人的亲属。

D. 孙公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后担任舒州知州,遣散流民,流民离去时都烧香为孙公祈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4.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日、美、中三国7 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各项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问卷调查问题

回答

日本

美国

中国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7.5%

57.2%

42.2%

觉得自己优秀

83.2%

11.2%

32.7%

 

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52.7%

74.4%

62.3%

父母非常理解我

68.0%

82%

85%

 

 

A. 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B. 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 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 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查看答案

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 (  )

A.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