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B.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大批高龄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从事辛苦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大了越来越不适应所从事的工种,养老该如何解决是个难题。

C. 《中国诗词大会》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D.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项设立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突出表现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B项,成分残缺,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 年龄”前加“在”;D项,重复赘余,删去“为了”。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成分残缺,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 年龄”前加“在”。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突出表现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D项,重复赘余,删去“为了”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B. 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入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

C. 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D.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因缘    蛾眉    苌弘化碧   披枷带锁    B. 烦躁    委曲    走投无路   无可质疑

C. 诡计    严厉    良晨好景   不容分辩    D. 蟊贼    暮蔼    料峭春风    红鸾天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chǔ)分       墓(xué)      顷(qīng)刻       悬崖(lè)马

B. (shǎng)     (sì)机       友( yì)        繁文(rù)节

C. (cēn )差        罗(qí)       (táo)尽        揾(wèn)英雄泪

D. (xiàng)道     玉(zān)      (ruì)脑       乍暖(huán)寒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姿英发。(《念奴娇  赤壁怀古》)

(2)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3)__________,尽西风,_______________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词,回答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是因船行至洞庭湖畔的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道:“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两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上是指滚滚波涛。

C. 五、六两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两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