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宽恕 宽容是美好心性的代表,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之一。在我眼里,乐观、上进、宽容是分不开的。 眉间放一字“宽”,不但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 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就连小孩子也会舍不得你,听你话的。 切忌唠叨。虽然唠叨是一种关心。但这种过分关注往往是不信任的表现,会引起反感。 在指责别人错误之前,首先就要寻找出一点甚至多个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做得不够或不对的地方。没有一个错误和自己全然无关,至少没有很好地指导和监督。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 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之间的精华,做好扬弃。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 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宽容也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错),显示出软弱。 宽容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宽容。 人需要善待自己。人需要对自己的原谅。不要给自己被太重的包袱。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让自己快乐。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陈述,第二部分是不同看法。小闫父亲的看法和热心网友的看法有一致的地方——量刑太重;不同的地方是小闫父亲认为逮鸟抓鱼是正常现象。可视为两个立意角度。法律专家的说法自有其理,视为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来作文,也可以就此事件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由。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思考:(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2)法律的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4)10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0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如本题小闫父亲的看法和热心网友的看法有一致的地方——量刑太重;不同的地方是小闫父亲认为逮鸟抓鱼是正常现象。可视为两个立意角度。法律专家的说法自有其理,视为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来作文,也可以就此事件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啃指甲这种小毛病,常常有人会无意识地去犯。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说话摸鼻子是撒谎,①            。但现在有研究表明,啃指甲并不一定是因为压力而带来的小习惯。其实,              。因为他们太追求完美了,            ,所以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一件事,或是某个工作事项及相关任务。当无法完成心中所想达到的目标时,他们就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挫败感,缺少耐心,也就更感无聊。而此时他们的身体就会做出一些强迫的重复性动作,而啃指甲则是最常见的行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竹篱柴门的前面,常闻犬吠鸡鸣的声音,令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来。                                           ,从我们所住的寺院的楼上望下去,就有这样一幅山居图。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尤其是在日落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③山脚下笼罩着一层苍茫的烟幕   

④一种松枝燃烧的香味

⑤缭绕在茅舍的烟突上               

⑥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A. ①⑤④⑥②③    B. ①⑤③②④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⑤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孝感城区全面“禁鞭”的禁令之下,春节期间,城区不见满地的烟花爆竹纸屑,不见漫天飘扬的烟尘,安静祥和的年味让许多市民拍手称快

②对于外媒的报道,国内媒体需要拿出平衡性和矫正性报道,但不必锱铢必较,对很多外媒缺少影响力的意见不必理会。

③汪曾祺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不落言筌,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

④手工炒制而成的毛尖茶翠绿滋润,毫毛满布,紧细卷曲,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气,饮后生津口爽,回肠荡气,余味悠长。

⑤一位普通农妇在丈夫全身瘫痪后,20年不即不离,只手撑起一个完整的家,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乡村爱情故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

情景默写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两句。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 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湖而逝去。

E. 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